成语拼音:máng wú suǒ zhī
成语解释:一点也不知道
成语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姚克》:“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,我也茫无所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茫無所知
英文翻译:at a loss
茫:1.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、看不清楚:渺茫。茫无头绪。2.无所知:茫然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知:[zhī]1.晓得,明了:知道。知名(著名)。知觉(有感觉而知道)。良知。知人善任。温故知新。知难而进。知情达理。2.使知道:通知。知照。3.学识,学问:知识,求知。无知。4.主管:知县(旧时的县长)。知府。知州。知宾(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。亦称“知客”)。5.彼此了解:相知。知音。知近。6.彼此了解、交好的人:故知(老朋友)。[zhì]古同“智”,智慧。
很多人第一次接触“茫无所知”这个词时,可能会疑惑:这到底是形容哪种状态?其实就像你突然被要求操作从未见过的仪器,手指悬在按钮上方却不知该按哪个——这种手足无措的空白感,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。
记得前年公司引进智能办公系统时,四十多岁的张姐盯着闪烁的触摸屏,手指在虚空中划了三个来回也没敢点下去。这种技术迭代带来的认知断层,生动演绎了“茫无所知”在现实中的模样。我们常以为“不懂就问”就能解决问题,但当基础认知完全缺失时,连提问的切入点都找不到。
有个有趣的对照案例:上周社区开设老年人手机课堂,王大爷举着新买的智能机,像捧着易碎品般小心翼翼。当志愿者教他使用微信支付时,他反复确认:“这个蓝泡泡(微信图标)里真能装钱?”这种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理解过程,恰是打破茫然状态的关键突破点。
我观察到一个现象:信息过载时代,人们反而更容易陷入选择性茫然。就像朋友家的初中生,能熟练使用各种APP,但被问到“路由器工作原理”时却眼神放空。这种因知识结构不完整造成的认知盲区,提醒我们要建立系统化的学习框架。
个人认为正视茫然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去年我尝试学习视频剪辑时,前两周完全分不清时间轴和音轨的区别。但正是这种“茫无所知”的状态,倒逼着我去拆解复杂问题,最终在三个月后完成了首个作品。就像黑夜行船,虽然看不清远方,但每盏新点亮的灯都在拓展认知边界。
面对未知领域时,不妨将茫然感视为探索的邀请函。与其焦虑地原地打转,不如像孩童学步那样,允许自己先跌跌撞撞地迈出第一步。毕竟每个专家都曾是新手,每个明白人都经历过困惑时刻,重要的是保持那份推开迷雾的好奇与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