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áng wú biān jì
成语解释:辽阔浩渺而无边际
成语出处: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》:“钱花光了,没钱买火车票,父亲急得在湖岸上来回转圈,望着茫无边际的湖水发愁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定语、状语;由于谈话方面
繁体字形:茫無邊際
英文翻译:vast
茫:1.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、看不清楚:渺茫。茫无头绪。2.无所知:茫然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边:[biān]1.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。2.边缘:海边。村边。田边。马路边儿。3.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:花边儿。金边儿。裙子下摆加个边儿。4.边界;边境:边疆。边防。戍边。5.界限:边际。一望无边。6.靠近物体的地方:旁边。身边。7.方面:双边会谈。这边那边都说好了。8.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,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: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。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。9.两个或几个“边”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,表示动作同时进行:边干边学。边收件,边打包,边托运。10.姓。[bian](边儿)方位词后缀:前边。里边。东边。左边。
际:1.交界或靠边的地方:边际。天际。2.彼此之间:国际。3.时候:值此之际。4.适逢其时;正当:际此盛会。5.中间;里边:脑际。胸际。
“茫无边际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事物范围广阔到难以捉摸。比如站在戈壁滩上,眼前只有黄沙与天空相接,此时若有人感叹“这沙漠真是茫无无际”,你一定能感受到那种天地浩渺的震撼。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人们会用“茫无边际”而不是“一望无际”?其实前者更强调主观感受——不仅是视觉上的广阔,更带着一种对未知的敬畏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有人第一次接触量子物理时,面对复杂的公式和概念,可能会说“这门学科就像茫无边际的海洋”。这里暗含了双重含义:知识的广度远超个人认知,同时探索过程中也容易产生迷失感。有趣的是,这种“迷失”未必是负面的——正如航海者穿越迷雾后发现新大陆,迷茫本身可能成为突破的前奏。
历史故事中也能找到巧妙用例。明朝郑和船队驶向印度洋时,史书记载船员们曾望着“茫无边际的波涛”心生忐忑。这里的成语不仅描绘了海洋的物理形态,更折射出古代探险者面对未知领域的复杂心态。试想:若换成“浩瀚无边”,是否就少了那份对命运不确定性的微妙表达?
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,其实藏着些新意。比如年轻人说“互联网的信息量茫无边际”,表面在感叹数据庞大,深层可能是在讨论信息筛选的困境。这让我想到:成语的活力正来自这种与时俱进的解读。当我们在科技时代沿用古老词汇,本质上是在用文化基因破解新问题。
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“茫无边际”常与具体事物搭配使用。比如“星空茫无边际”比单独说“星空很大”更有画面感。这种具象化手法,恰恰印证了汉语的智慧——用模糊的形容词制造精确的联想。就像水墨画的留白,不说尽反而让意境更深远。
最后想说,这个成语的持久生命力或许源于人类永恒的认知状态。从古人仰望苍穹到今人探索元宇宙,我们始终在“已知”与“未知”的边界游走。下次当你脱口而出“茫无边际”时,不妨细品这个词组里藏着多少代人的惊叹与谦卑——面对世界的浩瀚,保持好奇或许是最好的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