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ǎo wú biān jì
成语解释:渺:邈远的样子。无边无际的样子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苏联纪行·6月25日》:“向机下展望,一望青黄色的草原,渺无边际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广大
繁体字形:渺無邊際
英文翻译:Boundless
渺:1.形容水大:浩渺。2.渺茫:渺若烟云。渺无人迹。渺无声息。3.渺小:渺不足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边:[biān]1.几何图形上夹成角的射线或围成多边形的线段。2.边缘:海边。村边。田边。马路边儿。3.镶在或画在边缘上的条状装饰:花边儿。金边儿。裙子下摆加个边儿。4.边界;边境:边疆。边防。戍边。5.界限:边际。一望无边。6.靠近物体的地方:旁边。身边。7.方面:双边会谈。这边那边都说好了。8.用在时间词或数词后,表示接近某个时间或某个数目:冬至边上下了一场大雪。活到六十边上还没有见过这种事。9.两个或几个“边”字分别用在动词前面,表示动作同时进行:边干边学。边收件,边打包,边托运。10.姓。[bian](边儿)方位词后缀:前边。里边。东边。左边。
际:1.交界或靠边的地方:边际。天际。2.彼此之间:国际。3.时候:值此之际。4.适逢其时;正当:际此盛会。5.中间;里边:脑际。胸际。
“渺无边际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广阔到难以测量的程度。比如站在沙漠中,眼前黄沙漫天,地平线与天空融为一体,仿佛永远走不到尽头——这时候用“渺无边际”来形容,立刻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。
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地理空间吗?其实不然。有位作家曾写道:“童年的记忆像片渺无边际的星空,每颗星星都是散落的趣事。”这里把抽象的记忆具象化为星空,既保留了“广阔”的本意,又增添了诗意。成语的妙用往往在于突破字面限制。
我在敦煌戈壁旅行时,真切体会过这个成语的震撼力。当越野车在望不到边的雅丹地貌中穿行,手机彻底失去信号,那种脱离现代文明庇护的体验,让“渺无边际”不再是书本上的词汇,而是刻进骨子里的生存实感。这种具身认知比任何词典解释都来得深刻。
问:日常对话中怎么自然运用?试着在描述未来规划时说:“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渺无边际,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。”既点明了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,又暗含保持谦逊的态度。好的成语运用应该像盐溶于水,既有味道又不突兀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“未知感”。当科学家谈论暗物质占据宇宙95%的质量时,用“渺无边际的未知领域”来形容,比单纯说“很多”更能引发听众的想象。这种语言张力在科普传播中尤为重要。
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:在绘画构图中,“渺无边际”可以通过留白技法实现。南宋马远的《寒江独钓图》,仅用一叶扁舟和几笔水纹,就让观者自动脑补出烟波浩渺的江面。这证明人类对“无限”的感知,往往需要现实事物作为认知锚点。
下次仰望星空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的双重魅力——既描绘着物理空间的辽阔,也暗示着人类认知的边界。或许正是这种张力,让它历经千年仍在语言长河中保持鲜活生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