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ǎo wú zōng yǐng
成语解释:看不到一点踪迹和影子
成语出处: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霍筠》:“宜春、蕊儿,渺无踪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踪迹和影子
繁体字形:渺無蹤影
英文翻译:invisibly
渺:1.形容水大:浩渺。2.渺茫:渺若烟云。渺无人迹。渺无声息。3.渺小:渺不足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踪:脚印;踪迹:踪影。失踪。跟踪。无影无踪。
影:1.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,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:人影。花影。倒影。幻影。影壁。影响。影射(借甲指乙,或暗指某人其事)。无影无踪。影影绰绰(模模糊糊,不真切)。捕风捉影。含沙射影(喻暗地里诽谤中伤)。2.形象:摄影(照相)。留影。剪影。影印。影像。3.描摹:影写。影抄。影宋本。4.指“电影”:影评。影院。影片。影视(电影和电视)。影坛。
“渺无踪影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:你刚把钥匙放在桌上,转身接了个电话,再回头找钥匙时,它就像被空气吃掉似的渺无踪影了。这时候你可能会拍着脑门嘀咕:“刚才明明在这儿的啊!”这种瞬间消失的场景,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“说没就没”的事物?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不用“无影无踪”而要用“渺无踪影”?其实这两个成语是异曲同工的兄弟,但“渺”字特别妙——它不仅表示消失,还带着点空间上的辽阔感。比如十年前街头随处可见的公用电话亭,如今在都市丛林中早已渺无踪影,这种消失不是简单的“不见了”,更像是退出了时代的舞台。
我常觉得这个成语自带诗意滤镜。记得小时候常去的溪边芦苇荡,如今被改建成商业广场,当年捉泥鳅的欢乐场景渺无踪影。但转念想想,新建的图书馆里,孩子们捧着绘本的身影何尝不是新的风景?消失与新生就像硬币的两面,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变迁。
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,往往带着三分无奈七分释然。就像翻找旧相册时,发现某张照片里的老友已十年未见,明明生活在同个城市,却像平行世界般渺无踪影。这种际遇变迁提醒着我们:与其执着于“去哪儿了”,不如珍惜此刻还能把握的联结。
有个有趣的现象:越是数字化时代,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反而越高。电子支付让钱包变得渺无踪影,云端存储让实体相册渐行渐远。但有意思的是,我们又在元宇宙里搭建着新的存在形式。或许所谓“踪影”,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理概念,而是人类对存在方式的永恒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