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lǐ mén qiáng
成语解释:谓生徒众多的师门。
成语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闺塾》:“你待打、打这哇哇,桃李门墙,险把负荆人唬煞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教师
繁体字形:桃李門墙
英文翻译:disciples and students of a master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墙:用砖、石或土等筑成的屏障或外围:砖墙。城墙。
说到“桃李门墙”这个成语,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中国传统教育里最温暖的师生关系。这个成语原本出自《论语》,比喻老师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,就像院子里开满桃树李树。为什么用果实来比喻学生?其实这里面有个巧妙的联想:桃李既能开花结果,又能长成大树,正像学生既能吸收知识又能成长为栋梁。
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某位中学语文老师退休时,教室走廊挤满了过去二十年的学生。有人捧着鲜花,有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鞠躬,有人从海外打视频电话。这种场景就是“桃李满天下”的生动写照。不过有个疑问: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变淡了,这个成语还适用吗?其实互联网时代反而创造了新可能——有位编程老师通过网络课程带出三千多名学员,其中百余人成了科技公司骨干,这种跨越时空的“桃李门墙”同样动人。
再比如舞蹈教室的玻璃窗外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头发花白的芭蕾老师扶着把杆,十几个不同年龄的学员跟着做动作。十年后,这些学员有的成了舞蹈演员,有的开了自己的工作室,有的教社区老人跳舞。你看,桃李不一定非要长在同一片土地上,重要的是那份技艺与精神的传承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只是赞美老师,更暗含着教育者的责任。就像果农需要根据土壤特性选择树种,好老师会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。有位高中数学特级教师说过:“每个学生都是待嫁接的枝条,关键要找到适合他们生长的砧木。”这种教育智慧,或许正是“桃李门墙”历经千年仍具生命力的原因。
在快餐式学习泛滥的今天,重新品味这个成语别有深意。当我们谈论知识付费、AI教学时,或许不该忘记教育最本质的模样——就像老园丁打理果园那样,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花开,宽容对待不同果实的生长节奏。毕竟真正的桃李芬芳,从来不是催熟剂能培养出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