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mén táo lǐ
成语解释:公:对人的尊称。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。
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》:“或谓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等
繁体字形:公門桃李
英文翻译:Gongmen taoli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“公门桃李”这个成语,你听过吗?它字面意思是“公家的桃树和李树”,但实际含义可有趣得多。先抛个问题:为什么用“桃李”比喻学生?其实啊,古人觉得桃树李树既能开花又能结果,就像老师培养的学生既有才华又能为社会做贡献。比如:“老校长退休时感慨,自己在教育界耕耘多年,公门桃李已遍布全国,心里满是欣慰。”
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“公门桃李和普通师生关系有什么不同?”关键在于“公门”二字。它特指在公共领域或正式机构中培养的人才,比如学校、政府或大型企业。举个例子:“这家科技公司的培训体系完善,十几年间成了行业里的公门桃李,许多高管都曾是这里的实习生。”这里的“公门”强调系统性培养,而非私人师徒关系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了新延伸。比如一位博主分享知识五年,评论区出现“感谢老师,您简直是互联网公门桃李”的留言。你看,只要是通过公开途径影响他人,无论是线下课堂还是线上平台,都能算作“公门桃李”。这种变化让我想到:互联网时代,知识的传递确实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。
有人可能会困惑:“用这个成语会不会太文绉绉?”其实只要场景合适,完全没问题。比如在毕业典礼致辞中说:“希望你们未来成为各行各业的公门桃李,把所学回馈社会。”既庄重又有文化底蕴。我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自带一种“传承感”,特别适合用来形容那些持续输出正能量的机构或个人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成语里的“公门”最初指官府,但随着时代发展,它的范围早就扩大了。无论是传统学校的老师,还是新兴行业的导师,只要在公共领域播撒知识的种子,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“桃李满天下”。这种跨越时空的联结,不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