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lǐ chūn fēng
成语解释: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。
成语出处:宋·杨万里《送刘童子》诗:“长成来奏三千牍,桃李春风冠集英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桃李萅風
英文翻译:gain from teaching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春:1.春季:春景。温暖如春。2.指一年的时间:一卧东山三十春。3.指男女情欲:怀春。春心。4.比喻生机:妙手回春。5.姓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“桃李春风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雅,但实际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贴近生活。比如一位老教师退休时,学生从各地赶来参加欢送会,校长致辞说:“张老师执教四十年,桃李春风遍天下,今天这场面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这里的“桃李春风”既暗喻他培养的学生数量多,又传递出教育事业的温暖氛围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非要用桃李和春风作比喻?其实这背后藏着自然规律。春风催开花朵就像老师启迪学生,桃李果实累累象征着育人成果。记得参加读书会时,主持人介绍嘉宾常说:“王教授在学界深耕二十年,可谓桃李春风满江湖。”这种用法巧妙打破了“师生关系”的局限,延伸到知识传播的更广维度。
生活中这个成语的活用空间比教科书更灵活。上周参观非遗工作室,老师傅指着满墙获奖证书说:“带徒弟就像种桃树,得经得住倒春寒才能见着满园春色。”这种接地气的改编反而让成语焕发新意。个人认为,现代人完全可以用它形容任何良性传承——比如企业导师制、手艺传承,关键在于抓住“培育”和“成长”的核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使用时要避免生搬硬套。有次听到房产销售说:“我们楼盘就像桃李春风,住进来孩子准能考上名校。”这种强行关联反而削弱了成语的美感。好的比喻应该像春雨润物,自然而不突兀。就像社区里的绘画班,孩子们结业展被报道为“老画家播撒桃李春风”,既准确又有画面感。
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“00后整顿职场”的讨论时,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:那些愿意带新人的前辈,何尝不是在创造另一种“桃李春风”?好的职场文化中,经验分享就像春风化雨,年轻职场人的成长轨迹正是当代社会最生动的桃李花开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