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táo
  • zhī
  • k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táo lǐ zhī kuì

成语解释: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原谓互赠礼品,后引申指送礼,贿赂。

成语出处:《诗·大雅·抑》:“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送礼

繁体字形:桃李之饋

英文翻译:Peach and plum

桃李之馈的意思
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馈:1.馈赠:馈送。馈以鲜果。2.传输:馈线。反馈。

成语评论

朋友最近升职,特意给导师寄了一盒茶叶,说这是“桃李之馈”。他解释道:“当年老师教我专业知识,现在我能用这些技能发展事业,送点心意是应该的。”这个例子让人想到:为什么“桃李之馈”常被用来形容师生情谊?其实这个成语原本就比喻学生感恩老师的栽培,就像桃树李树结出果实回馈种树人。

在职场中也能看到类似场景。某公司老员工主动指导新人修改方案,三个月后新人把第一个项目奖金换成钢笔相赠。这引发思考:现代社会里,“桃李之馈”还适用吗?我认为这种良性互动始终存在——当他人给予真诚帮助,用恰当方式表达感谢,既能维系关系又促进正向循环。关键要把握“馈”的分寸,重在心意而非价值。

去年邻居阿姨教我腌泡菜,今年我特意把第一批成品送给她尝鲜。她笑着说:“你这叫现学现卖!”这种生活化的“桃李之馈”说明:如何让传统文化智慧融入日常?我的体会是,不必拘泥于师生框架,任何知识或技能的传递都值得被温柔回应,就像接力赛中的交接棒,让善意持续流动。
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古籍中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与“桃李之馈”形成奇妙呼应。前者说品德高尚自会吸引人,后者强调受惠者的主动回馈。这提示我们:感恩文化如何在当代焕发新意?或许可以理解为,现代社会的“桃李之馈”不必拘泥实物,一句真诚的“多亏您当初指点”,有时比礼物更打动人心。

观察身边会发现,那些长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人,往往都懂得“桃李之馈”的智慧。他们不会把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,而是在合适时机用恰当方式表达感激。这种双向的情感流动,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,终将在适当的季节结出甜美的果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