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táo lǐ chéng qī
成语解释:“桃李不言,不自成蹊”的省语。
成语出处:金·元好问《南乡子》词:“迟日惠风柔,桃李成蹊绿渐稠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分句;指实至名归
繁体字形:桃李成蹊
英文翻译:Taoli Chengxi
桃:1.桃树,落叶小乔木,小枝光滑,叶子长圆披针形,花单生,粉红色。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多有短绒毛,味甜,是常见水果。核仁可入药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形状像桃儿的东西:棉桃。棉花结桃了。4.指核桃:桃酥。5.姓。
李:1.李子树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叶子倒卵形,花白色,果实球形,黄色或紫红色,是常见水果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(Lǐ)姓。
成:1.完成;成功(跟“败”相对):大功告成。事情成了。2.成全:成人之美。玉成其事。3.成为;变为:百炼成钢。雪化成水。4.成果;成就:坐享其成。一事无成。5.生物生长到定形、成熟的阶段:成虫。成人。6.已定的;定形的;现成的:成规。成见。成例。成药。7.表示达到一个单位(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):成批生产。成千成万。成年累月。水果成箱买便宜。8.表示答应、许可:成!就这么办吧。9.表示有能力:他可真成!什么都难不住他。10.姓。11.十分之一叫一成:九成金。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。
蹊:[qī]〔蹊跷〕也说跷蹊。奇怪可疑。[xī]小路。
“桃李成蹊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文绉绉的,到底啥意思?举个例子:小张开了一家奶茶店,从来不搞夸张宣传,但总有人排队买奶茶。原来他坚持用新鲜水果、真材实料,老顾客口口相传,三年时间分店开了二十多家——这就叫“桃李成蹊”,好东西自己会说话。
为什么桃李能“成蹊”? 字面看是说桃树李树不用招揽,树下自然被人踩出小路。其实核心就一句话:踏实做事的人,影响力会自然生长。就像邻居王阿姨每天清晨义务扫楼道,开始没人注意,半年后整栋楼住户都主动加入社区清洁队,连物业都给她颁了奖。
有人问:现在流量为王,不主动吆喝怎么行?拿直播行业来说,头部主播李佳琦最初在柜台默默练了三年销售技巧,后来转型直播才能抓住机会。那些想靠蹭热点一夜爆红的,反而大多三个月就消失——持续创造价值才是真正的“蹊”。
职场里也有典型例子。程序员老周总被同事笑“死脑筋”,他坚持给每行代码写注释,结果公司系统升级时,他三年前写的模块成了唯一能快速修改的部分,直接升任技术总监。这比天天在领导面前表现管用多了。
我自己观察发现,现代人容易陷入“成果焦虑”。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,前半年阅读量不过百急得失眠,后来专心研究如何把科普视频做得有趣,现在粉丝反而涨到50万。这验证了成语背后的逻辑:专注事情本身,比刻意追求结果更重要。
最后看个反例:某网红餐厅花大钱请人排队制造虚假人气,被曝光后彻底倒闭。对比之下,社区菜市场里卖了二十年豆腐的老刘,靠着街坊邻居的信任,最近开起了豆腐主题体验馆。两种模式,高下立判。
说句大实话:现在很多领域都在重新回归“桃李成蹊”的底层逻辑。短视频算法再怎么变,优质内容永远有生存空间;职场晋升套路再多,核心竞争力才是硬通货。与其研究怎么“走捷径”,不如先把手头的事做到80分以上。
最近听到个新说法挺有意思:个人品牌建设就像种桃树。天天施肥催熟的果子酸涩,顺应季节自然生长的反而清甜。放在十年维度上看,那些能持续产出价值的人,人生道路真的会越走越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