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ǎi
  • fèi
  • shān
  • bē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ǎi fèi shān bēng

成语解释:海水沸腾,山石崩塌。比喻变化巨大。亦作“海沸山摇”。

成语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二折:“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,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海沸山崩

英文翻译:Avalanche

海沸山崩的意思
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
沸:沸腾:沸油。扬汤止沸。水沸后自动断电。沸天震地(形容声音极响)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崩:1.倒塌:土崩瓦解。2.破裂:豆荚崩开了。两人谈崩了。3.被弹(tán)射的物体击中:注意,别崩了眼睛。4.旧指帝王死亡。

成语评论

海沸山崩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海水沸腾,山体崩塌”,用来形容极其剧烈的自然变化或动荡的场面。比如,台风登陆时海浪滔天、山体滑坡的场景,就可以用“海沸山崩”来比喻。那么问题来了:为什么古人会用如此夸张的意象来形容变化?其实,这正是汉语成语的魅力——通过极致的画面感,传递出事件影响的深远。

举个例子:“火山喷发的瞬间,岩浆喷涌、浓烟蔽日,仿佛海沸山崩般的景象让所有目击者屏住了呼吸。”这里用“海沸山崩”突出了灾难的破坏力和视觉冲击力,比单纯说“场面很大”更有感染力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描述自然现象吗?”当然不是。它也可以比喻社会或情感的剧烈波动。比如:“当公司突然宣布裁员的消息传来,办公室里顿时炸开了锅,议论声此起彼伏,真可谓海沸山崩。”这种用法将物理层面的动荡巧妙转移到了人际关系的层面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一种“不可逆转”的隐含意味。就像现实中海水不会轻易沸腾、高山不会随意崩塌一样,它所描述的事件往往带有转折性的重大影响。个人认为,现代人使用这类成语时,可以多思考其背后的象征意义——比如用“海沸山崩”提醒自己未雨绸缪,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。

再看一个历史典故的运用:“赤壁之战中,火攻计策让曹军战船连环起火,火光映红了江面。东吴将士望着这海沸山崩的战场,既震撼于计谋的精妙,又感叹战争的残酷。”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原意,又赋予了历史叙事的厚重感。
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就像语言的活化石。当我们说“海沸山崩”时,不只是在描述某个场景,更是在延续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。下次遇到令人震撼的突发事件时,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,或许能让你的表达瞬间变得生动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