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ān bēng hǎi xiào
成语解释:山岳崩塌,海水奔腾咆哮。
成语出处:宋·周密《癸辛宋识前集·炮祸》:“诸炮并发,大声如山崩海啸,倾城骇恐,以为急兵至矣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山崩海嘨
英文翻译:landfall and seismic sea wave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崩:1.倒塌:土崩瓦解。2.破裂:豆荚崩开了。两人谈崩了。3.被弹(tán)射的物体击中:注意,别崩了眼睛。4.旧指帝王死亡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啸:1.(人)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;打口哨:登高长啸。2.(禽兽)拉长声音叫:虎啸。鸟啸。3.泛指发出长而尖厉的声音:风啸。飞机尖啸着飞过顶空。
“山崩海啸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画面感?它常用来形容巨大的灾难或突如其来的变故。比如:“疫情初期,全球经济仿佛遭遇山崩海啸,许多行业陷入停滞。”这里不仅点出了事件的严重性,还让人联想到自然力量的无情冲击。
那问题来了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自然灾害上吗?其实不然。比如有人会说:“短视频平台的崛起,对传统媒体而言简直是山崩海啸。”这里用自然界的巨变比喻行业的颠覆,是不是更生动了?通过类比,我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变化的剧烈程度。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:“得知公司要裁员的消息,他心里像经历了山崩海啸,整晚辗转难眠。”你看,成语不仅能描述外部事件,还能表达内心的剧烈波动。这种用法是不是让语言更有感染力?
有人可能会问:用这么夸张的成语会不会显得小题大做?关键要看场景。比如描述一场失败的创业,可以说:“资金链断裂的瞬间,整个团队仿佛被山崩海啸吞没。”这时候成语的力度反而能准确传递出那种无力回天的绝望感。
个人觉得,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“反差感”。比如用在积极转变中:“新能源技术的突破,给传统能源行业带来山崩海啸般的革新。”这里用灾难性词汇描述进步,反而突出了变革的彻底性。这种打破常规的用法,往往能让人耳目一新。
最后分享一个观察:现在人们用“山崩海啸”时,越来越侧重“不可逆的变化”这层含义。比如形容AI发展:“ChatGPT的横空出世,在学术界掀起了山崩海啸式的讨论。”这样的用法,既保留了成语的力量感,又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彻底改变”的场景时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。无论是描述气候危机的紧迫性,还是比喻人生重大转折,它都能让表达更具冲击力。关键是要找到自然现象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鸣点,这样才能用得恰到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