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uán wú rén xìng
成语解释:指丝毫没有人性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丝毫没有人性
繁体字形:全無人性
英文翻译:No humanity at all
全:1.完备;齐全:这部书不全。东西预备全了。棉花苗已出全。2.保全;使完整不缺:两全其美。3.整个:全神贯注。全家光荣。全书十五卷。4.完全;都:全不是新的。不全是新的。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。5.姓。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毋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人:1.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:男人。女人。人们。人类。2.每人;一般人:人手一册。人所共知。3.指成年人:长大成人。4.指某种人:工人。军人。主人。介绍人。5.别人:人云亦云。待人诚恳。6.指人的品质、性格或名誉:丢人。这个同志人很好。他人老实。7.指人的身体或意识:这两天人不大舒服。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。8.指人手、人才:人浮于事。我们这里正缺人。9.(Rén)姓。
性:1.性格:个性。天性。耐性。2.物质所具有的性能;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:黏性。弹性。药性。碱性。油性。3.后缀,加在名词、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,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:党性。纪律性。创造性。适应性。优越性。普遍性。先天性。流行性。4.有关生物的生殖或性欲的:性器官。性行为。性生活。性的知识。5.性别:男性。女性。雄性。雌性。6.表示名词(以及代词、形容词)的类别的语法范畴。语法上的性跟事物的自然性别有时有关,有时无关。如俄语名词有阳、阴、中三性。
什么是“全无人性”的成语?简单来说,就是那些形容人彻底丧失道德底线、毫无怜悯之心的表达。比如“狼心狗肺”,字面意思是像狼和狗的脏器一样腥臭难闻,用来比喻一个人忘恩负义。比如:“他从小被养父母带大,成年后却卷走家里积蓄消失,真是狼心狗肺!”这个成语用动物内脏的直观联想,把抽象的人性之恶变得具体可感。
为什么这类成语容易引发共鸣?人类天生具备共情能力,当看到“丧尽天良”这种词时,就像听到指甲划过黑板的刺耳声,本能地产生排斥反应。比如医闹事件中,患者家属殴打抢救失败的医生,用“丧尽天良”形容再贴切不过。这类成语像一面照妖镜,瞬间让极端恶行无所遁形。
“禽兽不如”和“蛇蝎心肠”有什么区别?前者强调连动物都比不上的卑劣,比如虐待亲生子女的父母;后者则突出阴险算计的特质,更适合形容精心策划的诈骗犯。有个真实案例:某保健品公司专门骗取老人存款,员工培训手册里写着“对犹豫的客户要像蛇缠青蛙一样慢慢收紧”,这种系统性作恶堪称蛇蝎心肠的典型。
现代社会还需要这些老成语吗?我个人认为它们就像文化基因库里的“警示灯”。在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新闻里,“冷血旁观”四个字比任何长篇大论都更有冲击力。不过要注意,这些词就像手术刀——用得好能精准切除道德病灶,用过头反而会造成语言暴力。比如网络骂战时随意扣“人面兽心”的帽子,反而会模糊真正的善恶界限。
如何正确理解这类成语?它们其实是人性底线的测量仪。当我们说某件事“惨无人道”时,本质上是在确认“人道”的标准线。就像看到虐待动物的视频,脱口而出的“毫无人性”,其实折射出我们内心对“人性”的美好期待。与其说这些成语在描述黑暗,不如说它们为光明划定了参照系。
语言学家发现,越是尖锐的贬义词,越能反映社会的集体焦虑。当“豺狼当道”这样的成语重新流行,往往暗示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深切渴望。就像雾霾严重时空气净化器热卖,道德层面的成语复苏,或许正是社会自我净化的前奏。这提醒我们:批判恶行时,别忘了守护内心向善的火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