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ià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ù zì liàng lì

成语解释:量:估计。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。

成语出处: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》:“今诸外道不自量力,结党连群,敢声论鼓,惟愿大师摧诸异道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

繁体字形:不自量力

英文翻译:too big for her skin

不自量力的意思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你说“不自量力”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“心里没点数”,硬要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嘛!举个例子,隔壁老王明明不会游泳,非要挑战横渡长江,结果刚下水就喊救命——这不就是典型的“不自量力”吗?

那这成语到底有没有积极意义呢?嘿,你别说!有时候“不自量力”反而能激发潜力。比如刚毕业的小张主动接下公司大项目,虽然经验不足,但通过疯狂学习居然成功交付了。不过咱得说句大实话:这种操作风险极高,搞不好就成了职场反面教材。

突然想起来,历史上就有活生生的案例。战国时期那个秦武王举鼎的故事听说过没?这哥们儿仗着自己力气大,非要跟专业举重选手比试青铜鼎,结果鼎没举起来反被压断腿。您瞧瞧,这就是没认清自身条件的后果啊!

要我说啊,关键得学会“掂量掂量”。就像现在有些创业者,光凭一腔热血就all in陌生领域,最后输得底裤都不剩。但话又说回来,谁年轻时候没干过几件“不自量力”的傻事呢?这些经历反而会成为人生的宝贵经验嘛。

最后咱们唠句掏心窝的:做人既要有“敢闯敢拼”的劲头,也得学会“量体裁衣”。就像打游戏选难度,新手村都没出就想打终极BOSS,那可不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么?把握住这个度,才能既保留冲劲又不至于摔得太惨。

不自量力的造句

  1. 造句 拿鸡蛋跟石头碰,真是不自量力!
  2. 造句 你这样做等于拿鸡蛋碰石头,太不自量力了。
  3. 造句 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是不自量力。
  4. 造句 就凭他们几个人就妄想整垮公司,真可谓蚍蜉撼树,不自量力。
  5. 造句 蚍蜉撼大树———不自量力。
  6. 造句 这么大的工程你能拿下来?我看你有点不自量力。
  7. 造句 尽管我们已经不自量力、超额举债,而且也有人棒喝警示过我们,可我们心里清楚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再去那么做的。
  8. 造句 每个贷款使用者都有可能作出不自量力的事。
  9. 造句 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,并非不自量力,何敢自不量力,妄自谈文。
  10. 造句 他自己动手修理这辆汽车,但是现在他认识到自己不自量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