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o shí liàng lì
成语解释:较:比较;量:估量。衡量时机和实力
成语出处:宋·朱熹《答张敬夫书》:“又须审度彼己,较时量力,定为几年之规,若孟子,大国五年,小国七年之说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較時量力
英文翻译:Chronometric force
较:1.比较(高低大小等):较量。较劲儿。2.用于比较性状、程度:产量较去年有显著增加。3.表示具有一定程度:用较少的钱,办较多的事。4.计较:锱铢必较。5.明显:彰明较著。二者较然不同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“较时量力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和“量力而行”有点像,但更强调“结合时间与能力做判断”。比如你正在准备考试,离考试只剩一周,却想突击掌握所有知识点——这时候就得“较时量力”:先分析剩余时间,再根据自己当前水平,优先攻克高频考点,而不是盲目追求全面。
为什么要重视这个能力?现代人常被“既要又要”绑架:想同时做好工作、健身、学习,结果哪个都没达标。我有个朋友曾每天强迫自己早起跑步、午休学英语、下班后加班,结果两周后累到发烧住院。后来他改成每周三天跑步、每天只学20分钟英语,效率反而翻倍。这就是“较时量力”的智慧:承认精力有限,在时间与能力间找平衡点。
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用力过猛?有个简单信号:如果你长期感到疲惫却看不到成果,或者总在deadline前通宵补救,说明需要重新“校准”。比如创业初期,有人为省钱亲自处理财务、客服、产品设计,结果错失市场推广黄金期。后来他们学会把专业的事交给外包团队,自己专注核心业务,公司反而快速成长。
我个人觉得,“较时量力”不是躺平,而是聪明地分配资源。就像手机电量管理:开省电模式不是怕耗电,而是为了让关键功能撑得更久。去年我尝试写小说时,白天工作晚上创作,结果文字质量直线下降。现在调整为周末集中写三小时,反而写出了出版社认可的故事框架。
生活就像跑马拉松,紧盯终点容易崩溃,但把42公里拆解成每5公里的补给站,配速调整就有了参照系。下次制定计划时,不妨先问问:我的时间够不够?能力是否匹配?答案或许会让你找到更轻盈的成长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