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àng lì ér xíng
成语解释: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
繁体字形:量力而行
英文翻译:do according to one's ability
量:[liàng]1.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。如升、斗等。2.限度:胆量。力量。3.数量:降雨量。产量。4.估计;衡量:量力而行。5.哲学范畴。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、程度、速度等,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,如多少、大小、高低、轻重、快慢等。[liáng]1.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、长短或其他性质:量地。量血压。2.估计;衡量:打量。思量。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很多人听过“量力而行”这个词,但你真的理解它的应用场景吗?比如小王为了赶项目连续加班一周,结果感冒发烧反而耽误进度。同事问他:“为什么不先保证休息?”他挠头说:“我以为拼尽全力就能更快完成。”其实,量力而行不是偷懒,而是像手机充电一样——电量耗尽时强行使用,反而会彻底关机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躺平有什么区别?举个例子:新手爬山时选择中等难度路线,既能锻炼又不会受伤,这叫量力而行;但如果明明体力不支却硬要挑战珠峰,就可能酿成悲剧。核心在于对自身能力有客观判断,就像做饭时根据锅的大小调整食材份量,既不会煮糊也不会浪费。
我常看到大学生同时报五个社团导致挂科,或是创业者抵押房产盲目扩张。这些场景让我想到小时候玩跷跷板——只有当两边的重量相当时,游戏才能持续进行。现代社会总鼓吹“突破极限”,却少有人提醒:弹簧压到极限会永久变形,弓箭拉满可能突然崩断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朋友莉莉想学烘焙,第一次就挑战十层婚礼蛋糕,结果浪费三袋面粉也没成功。后来她从杯子蛋糕开始练习,半年后居然开起了甜品工作室。这印证了一个道理:持续的小步前进,往往比孤注一掷的冲刺走得更远。
下次遇到选择时,不妨像调试望远镜焦距那样调整目标:清晰看见自己能触及的范围,而不是执着于模糊的远方星辰。毕竟,知道何时该系紧鞋带奔跑,何时该停下系鞋带,本就是人生重要的修行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