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àn jī ér xíng
成语解释: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。
成语出处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見機而行
英文翻译:take advantage of an opportunity that comes one 's way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机:1.机器:缝纫机。打字机。插秧机。拖拉机。2.飞机:客机。运输机。机场。机群。3.事情变化的枢纽;有重要关系的环节:事机。生机。转机。4.机会;时机:乘机。随机应变。机不可失。5.生活机能:有机体。无机化学。6.重要的事务:日理万机。7.心思;念头:动机。心机。杀机。8.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;灵活:机智。机警。9.姓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行:[háng]1.行列:双行。杨柳成行。2.排行:您行几?。我行三。3.行业:内行。同行。在行。懂行。改行。各行各业。干一行,爱一行。行行出状元。4.某些营业机构:商行。银行。车行。5.用于成行的东西:一行字。几行树。两行眼泪。[hàng]见〖树行子〗。[héng]见〖道行〗。[xíng]1.走:步行。人行道。日行千里。2.古代指路程: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3.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:行装。行程。行踪。西欧之行。4.流动性的;临时性的:行商。行营。5.流通;推行:行销。发行。风行。6.做;办:举行。执行。试行。行医。行不通。简便易行。行之有效。7.表示进行某项活动(多用于双音动词前):另行通知。即行查复。8.(旧读xìng)行为:品行。言行。罪行。兽行。9.可以:行,咱们就照这样办吧。算了,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。10.姓。
“见机而行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,但它的核心思想其实很实用——看清形势再行动。比如有个程序员朋友,公司临时要求他接手一个烂尾项目。他没急着改代码,反而花两天梳理清楚前任留下的“坑”,最终用十分之一的工时解决了问题。这种“先观察后动手”的操作,不就是活生生的职场版见机而行吗?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三思而后行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关键在于动态判断。去年我在西藏自驾时,导航显示318国道畅通,但看到牧民开始往山下赶牦牛,果断改走317国道,结果成功避开暴雪封路。这种根据实时信息调整策略的能力,正是见机而行的精髓。
历史上还有个经典案例。赤壁之战前,诸葛亮明明算准东风将至,却故意让周瑜先着急。等到关键时刻才亮出底牌,不仅借到东风,更借机巩固了联盟地位。这种时机把控+资源整合的双重智慧,把见机而行玩出了新高度。
当代职场中,这个能力正在变得愈发重要。我认识的市场总监,去年直播带货风口正盛时,她反而砍掉部门30%的直播预算,把资源投向私域流量运营。结果今年平台算法大变,很多依赖公流量的团队叫苦不迭,她的私域池却成了救命稻草。这波逆操作背后,是对行业周期律的深刻理解。
说到底,见机而行不是投机取巧,而是建立在专业积累上的动态决策力。就像炒股高手不会盯着K线图较劲,而是通过政策风向、行业周期、市场情绪的综合判断来下注。这种能力,可能比埋头苦干更重要。
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,不妨先按住急于行动的手,给自己三分钟做个形势快照:手头有哪些资源?环境存在什么变量?最关键的突破点在哪?你会发现,很多时候慢即是快,少即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