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dēng
  • tái
  • zh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dēng tái bù zì zhào

成语解释:照:光线射到。比喻人难明自己的短处

成语出处: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三折:“方信道人心未易知,灯台不自照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

繁体字形:燈台不自炤

英文翻译:The lampstand does not illuminate itself

灯台不自照的意思

灯:1.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的器具:一盏灯。电灯。红绿灯。探照灯。太阳灯。2.燃烧液体或气体用来对别的东西加热的器具:酒精灯。本生灯。3.俗称收音机、电视机等的电子管:五灯收音机。4.(Dēng)姓。

台:[tái]1.平而高的建筑物,便于在上面远望:瞭望台。塔台。亭台楼阁。2.公共场所室内外高出地面便于讲话或表演的设备(用砖砌或用木料制成):讲台。舞台。主席台。3.某些做座子用的器物:锅台。磨台。灯台。蜡台。4.(台儿)像台的东西:井台。窗台儿。5.桌子或类似桌子的器物:写字台。梳妆台。乒乓球台。6.a)用于整场演出的戏剧、歌舞等:一台戏。一台晚会。b)用于机器、仪器等:一台机床。三台天文望远镜。7.指台湾省:台胞。8.敬辞,旧时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:兄台。台鉴。9.姓。10.见〖台风〗1。[tāi]台州(Tāizhōu),地名;天台(Tiāntāi),山名,又地名,都在浙江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
照:1.照射:日照。阳光照在窗台上。用手电筒照一照。2.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;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:照镜子。湖面如镜,把岸上的树木照得清清楚楚。3.拍摄(相片、电影):这张相片照得很好。4.相片:小照。玉照。5.执照;政府所发的凭证:车照。护照。牌照。取缔无照摊贩。6.照料:照管。照应。7.通知:关照。照会。8.比照:查照。对照。9.知晓;明白:心照不宣。10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呦,说到“灯台不自照”这成语,乍一听还挺玄乎的,对吧?说白了就是“当局者迷”——好比家里那盏台灯啊,能把整个房间照得透亮,偏偏照不到自己的底座。这就跟咱们平时看别人毛病一抓一个准,轮到自己时反而两眼一抹黑一个道理。
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张在公司大会上唾沫横飞地批评同事“工作不仔细”,结果第二天自己做的报表错漏百出。这时候要问:“为啥老张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呢?”害,这不就是典型的灯台不自照嘛!咱们大脑里那个“自我审查”的开关啊,遇到自己时就容易自动关闭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事儿能怪咱们吗?心理学研究早就说了,人脑处理自我相关信息时,用的压根不是同一套神经回路。这就好比拿菜刀削苹果——工具都不对路,削得坑坑洼洼也不稀奇。所以啊,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急着拍大腿骂自己笨,得学会主动找“第二面镜子”,比如找靠谱的同事互相挑刺儿。

要说现在这世道,灯台不自照的现象反而更常见了。你刷朋友圈时没发现吗?有人成天转发《远离负能量朋友》,自个儿却像个行走的抱怨机器;有人晒着《断舍离》的书单,家里快递盒堆得比人还高。这时候就得问:“道理都懂,为啥做不到呢?”要我说啊,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容易给自己开滤镜——美颜相机能P图,可P不了真实生活啊!

依我看呐,老祖宗留下这个成语,其实藏着个生存智慧:与其当个照亮别人的探照灯,不如先给自己装个360度无死角的行车记录仪。下次再想批评别人时,先对着镜子把话对自己说一遍,保准能治住七成以上的“灯台病”。记住了啊,真正的明白人,都是左手拿镜子照别人,右手举灯笼照自己的主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