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ǐ kū tiān chóu
成语解释:形容悲惨凄凉。
成语出处:高旭《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》:“鬼哭天愁冷雨斜,黄龙晋酒恨徒赊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鬼哭天愁
英文翻译:To cry and grieve
鬼:1.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叫鬼。2.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:捣鬼。鬼鬼祟祟。3.称有不良嗜好或行为的人(含轻蔑意):酒鬼。烟鬼。4.指小孩机灵:这孩子真鬼!。小鬼。5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哭: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,有时候还发出声音:哭诉。放声大哭。
天:1.天空:顶天立地。太阳一出满天红。2.位置在顶部的;凌空架设的:天棚。天窗。天桥。3.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,有时专指白天:今天。过了冬至,天越来越长了。4.用于计算天数:每天。第二天。三天三夜。忙了一天,晚上早点儿休息吧。5.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:五更天。天儿还早呢。6.季节:春天。冷天。三伏天。黄梅天。7.天气:阴天。天晴。天冷了。8.天然的;天生的:天性。天资。天足。9.自然界:天灾。人定胜天。10.姓。
愁:1.忧虑:发愁。不愁吃,不愁穿。2.忧伤的情绪:乡愁。
“鬼哭天愁”这个成语,大家可能不太常用,但它到底形容什么场景呢?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一场台风过后,街道被毁、树木倒塌,幸存者在废墟中呼喊亲人,哭声和风声混在一起,仿佛连天空都笼罩着悲伤——这种极端惨烈的画面,或许就能用“鬼哭天愁”来描述。
有人问: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自然灾害里? 其实不然。比如历史上某次战败的战役,士兵的尸体堆积如山,战马在血泊中嘶鸣,连远处的云层都显得阴沉压抑。这种人为灾难带来的集体悲痛,同样可以用“鬼哭天愁”来刻画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用法。某次科技公司大规模裁员时,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:“办公室里键盘声都停了,只剩打印机在吐离职协议,简直是现代版的鬼哭天愁。” 这种将传统意象迁移到职场场景的用法,既保留了原意的沉重感,又增添了时代特色。
为什么人们要用这么夸张的形容? 我觉得这反映了语言中的“情绪放大器”现象。当我们想强调某个场景的冲击力时,就会调用天地鬼神这类宏大元素,比如“惊天地泣鬼神”也是同样逻辑。这种表达虽然略显陈旧,但在特定语境下反而能产生强烈共鸣。
个人认为,这类成语就像语言中的“高饱和度滤镜”。它们可能不够写实,却能快速传递某种极致的情感状态。下次当你读到某段文字让人瞬间脊背发凉时,不妨留意下是否藏着“鬼哭天愁”这样的成语在暗中发力。
最后思考个小问题:如果外星人第一次听到“鬼哭天愁”,他们会联想到什么画面?或许会以为是某种宇宙级的哀悼仪式,这说明成语的文化烙印远比字面意思更深刻。语言就像多棱镜,换个角度总能折射出新奇的光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