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ò
  • shǔ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ò qū shǔ fú

成语解释:蠖:尺蠖;伏:俯伏。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

成语出处: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奸佞》:“注至,蠖屈鼠伏,佞词泉涌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蠖屈鼠伏

英文翻译:Inchworm curving mouse

蠖屈鼠伏的意思

蠖:1.见〖尺蠖〗。2.姓。
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
鼠:哺乳动物,种类很多,一般身体小,尾巴长,门齿很发达,没有犬齿,毛褐色或黑色,繁殖力很强,有的能传播鼠疫。通称老鼠,有的地区叫耗子。

伏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
成语评论

蠖屈鼠伏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生存智慧。比如,职场新人小张刚加入公司时,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,选择先观察学习、少说多做,就像尺蠖收缩身体一样积蓄力量,等到熟悉环境后才逐渐展现能力——这就是“蠖屈鼠伏”的典型场景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要用虫子和老鼠的动作来形容这种行为?”其实这两个动物有个共同点:它们遇到危险时都会本能地隐藏自己。尺蠖爬行时身体一屈一伸,看似退缩实则前进;老鼠白天躲藏、夜间活动,这种生存策略被用来比喻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主动选择。

历史上也有生动的例子。三国时期的司马懿面对曹爽的排挤时,装病卧床两年,暗中培养势力,最终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控政权。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,就像冬天藏在洞里的松鼠,表面静止却在为春天储备能量。

现代生活中,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吗?创业公司的市场潜伏期、学生备考前的专注复习,甚至是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状态,都暗含“暂时收敛锋芒,等待更好时机”的智慧。关键不在于躲藏本身,而在于隐藏时的思考和准备。

个人觉得,这种智慧需要平衡。就像盆栽修剪枝条是为了更好生长,但过度修剪会失去生命力。生活中既要有审时度势的蛰伏,也要把握展现自我的契机。比如职场中,三年的沉淀积累和半年的成果展示,往往形成最佳组合。

下次看到路边的蚯蚓在雨后钻回泥土,或许能联想到: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在用类似的方式适应环境。人类的智慧不应局限于“进击”,懂得在合适时机“收”与“放”,或许才是更立体的生存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