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lóng
  • zhé
  • huò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lóng zhé huò qū

成语解释:喻隐居不仕。语本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
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
繁体字形:龍蟄蠖屈

英文翻译:Dragon stung and inchworm bent

龙蛰蠖屈的意思

龙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
蛰: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,不食不动:蛰伏。入蛰。

蠖:1.见〖尺蠖〗。2.姓。

屈:1.弯曲;使弯曲:屈指。屈膝。猫屈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屈。威武不能屈。3.理亏:屈心。理屈词穷。4.委屈;冤枉:受屈。叫屈。你可屈死我了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龙蛰蠖屈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,但它的含义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举个例子:小明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了三年,虽然能力出众,但他一直默默完成分内工作,从不主动抢风头。同事问他为什么这么低调,他说:“现在公司还在摸索方向,我的任务是积累经验——龙蛰蠖屈,时机到了自然能发挥作用。”

问题一: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?答案其实藏在自然现象里。龙在冬季会潜伏深潭,尺蠖虫遇到危险时会蜷缩身体,它们都在等待更适合行动的环境。放在人身上,就是提醒我们:遇到困境时不必硬碰硬,暂时的收敛反而能为未来积蓄力量。

古代有个典型案例。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,没有贪图相位,反而隐退经商。这就像成语里的“蛰伏”——他看清了“飞鸟尽,良弓藏”的局势,选择主动退让,后来反而成为富甲天下的陶朱公。

问题二: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处世智慧吗?看看职场就能明白。刚入职的新人如果过早显露全部实力,可能会被琐碎事务淹没。就像刚移植的树苗需要时间扎根,职场新人也需要观察环境、建立信任的过程。此时刻意收敛锋芒,反而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。

我个人观察到,许多成功人士的早期经历都暗合这个规律。比如某科技公司CEO,年轻时在行业内做了五年幕后技术研发,等摸透产业链后才自立门户。这种“先沉潜再突破”的策略,本质上就是“龙蛰蠖屈”的现代版演绎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不是教人消极躺平。就像冬眠的动物会定期苏醒观察环境,真正的蛰伏期应该伴随着持续积累。当春雷响起时,蜷缩的蠖虫会立刻伸展身体,潜伏的龙也会抓住降雨的时机腾空而起——准备充分的人,永远能在机遇降临时第一个起身开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