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ng hǎi zhī shì
成语解释: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隐士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,闲暇者之所好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隐士
繁体字形:江海之士
英文翻译:A man of the river and the sea
江:1.大河:长江。珠江。黑龙江。2.(Jiāng)指长江:江汉。江淮。江南。江左。3.姓。
海:1.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,有的大湖也叫海,如青海、里海。2.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:人海。火海。3.大的(器皿或容量等):海碗。海量。4.古代指从外国来的:海棠。海枣。5.极多(后面一般跟“了、啦”等):街上的人可海啦!6.漫无目标地:海骂。她丢了支笔,海找。7.毫无节制地:海吃海喝。8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“江海之士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。字面意思是“像大江大海般的读书人”,但实际用来形容那些胸怀宽广、见识深远的人。比如:“老张虽然住在小县城,但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真算得上当代江海之士。”这里用自然界的壮阔景象,比喻人内在的丰富积淀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学富五车”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动态感。学富五车强调知识储备量,而江海之士更突出流动性和包容性,就像江水奔涌能容纳百川。比如某位大学教授指导学生时说:“做学问要当江海之士,既要有深度钻研的定力,也要有开放接纳不同观点的胸襟。”
现实生活中怎么运用呢?看这个对话场景更清晰:“小王总说自己没时间读书,老李笑着摇头:‘真正的江海之士,挤公交都在听有声书’。”这里既点出持续学习的重要性,又打破了“必须有大把时间才能学习”的思维定式。
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低调的实力派。就像我认识的社区志愿者王阿姨,她能把垃圾分类政策讲得深入浅出,还能调解邻里矛盾,却从不炫耀自己的法律专业背景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智慧,正是江海之士的精髓所在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“江海之士”的比喻其实更具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见识不在于刷了多少短视频,而是像江水般持续沉淀、像大海般保持开放。下次遇到默默深耕某个领域的朋友,不妨用这个成语夸夸他,保证比“你好厉害”更有文化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