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è míng zhī shì
成语解释: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
成语出处:《周易 中孚》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;我有好爵,吾与尔靡之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
繁体字形:鶴鳴之士
英文翻译:scholar widely admired for both virtue and learning
鹤:鸟,头小颈长,嘴长而直,脚细长,后趾小,高于前三趾,羽毛白色或灰色,群居或双栖,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。种类很多,常见的有丹顶鹤、白鹤、灰鹤等。
鸣:1.(鸟兽或昆虫)叫:鸟鸣。蝉鸣。虫鸣。2.发出声音;使发出声音:耳鸣。雷鸣。自鸣钟。孤掌难鸣。礼炮齐鸣。鸣鼓。鸣锣开道。3.表达;发表(情感、意见、主张):鸣谢。鸣冤。鸣不平。百家争鸣。4.姓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“鹤鸣之士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它出自《诗经》,原意是指隐居山野却德才兼备的贤人,就像仙鹤鸣叫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比如战国时期,楚王多次派人请庄子出山,庄子却宁愿在濮水边钓鱼,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“鹤鸣之士”——他们不是没有能力,而是主动选择远离名利场。
现代社会中还有鹤鸣之士吗?当然有。比如某位科研专家常年扎根实验室,拒绝企业高薪聘请,只为攻克技术难题;或是社区里默默资助贫困学生的退休教师。他们像山谷中的清泉,不喧哗却滋养一方土地。这种“低调的坚持”,或许比显赫的成就更难得。
有人会问:这种隐而不显的生存方式是否过时了?我倒觉得这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。在流量至上的时代,鹤鸣之士的存在恰似一剂清凉散。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古籍修复师,他用三十年时间复原了近百件文物,却连采访都婉拒。他说:“东西修好了,自然会说话。”这种专注本身,就是最响亮的表达。
如何识别身边的鹤鸣之士?他们往往有这三个特征:深耕某个领域的定力、超越功利心的纯粹、以及润物无声的影响力。就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匠人,可能一辈子只画飞天衣袂的弧度,但千年后依然惊艳世人。真正的价值,有时恰恰需要时间的距离才能看清。
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“成功”的定义。那些在聚光灯外默默发光的人,就像黑夜里的萤火虫,虽然单个的光点微弱,但当他们连成一片时,便是照亮文明长河的星空。下次遇到那个总在公园义务教孩子书法的老先生,不妨对他说一句:“您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鹤鸣之士。”这或许比任何奖杯都更能温暖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