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uàn
  • jiě
  • zhī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uàn jiě zhī shì

成语解释:狷介:孤僻高傲,洁身自好。指孤僻高傲,不肯同流合污之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向秀传》:“以为巢许狷介之士,未达尧心,岂足多慕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不肯同流合污之人

繁体字形:獧介之士

英文翻译:high-minded and unsociable figures

狷介之士的意思

狷:1.心胸狭窄,€性情急躁:狷急。2.耿直:狷介。

介:1.在两者当中:介绍。媒介。这座山介于两县之间。2.介绍:内容简介。3.存留;放在(心里):介意。介怀。4.姓。5.铠甲:介胄。6.甲壳:介虫。介壳。7.耿直;有骨气:耿介。8.用于人,相当于“个”(多表示微贱):一介书生。一介武夫。9.古典戏曲剧本中,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,如笑介、饮酒介等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什么是“狷介之士”?这个听起来有些生僻的成语,其实描绘的是一类特殊人群——他们坚守原则、不随波逐流,就像《论语》中孔子说的“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”。

举个具体例子:东晋诗人陶渊明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宁可辞官归隐也不愿向权贵低头。当上级官员要求他穿戴整齐拜见时,他直接解下官印说“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”。这种宁可放弃仕途也要保全气节的选择,正是狷介之士的典型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处世态度是否太过固执?其实关键在于价值排序。明代画家徐渭在胡宗宪幕府时,明明可以攀附严嵩集团谋利,却坚持穿布衣、住陋室。当严嵩倒台,同僚多受牵连,唯独他因始终未同流合污而保全名节。这印证了狷介不是迂腐,而是对底线的清醒认知。

在现代社会,这种特质是否还有存在价值?我曾在博物馆见过一位文物修复师,拒绝商业机构高价收购其仿古作品。他说:“手艺是跟着古人学的,不能用来造假。”这种当代的狷介精神,本质上与古人一脉相承——当多数人选择捷径时,总有人守着那条看不见的线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狷介不等同于孤僻。南宋词人辛弃疾既能写下“醉里挑灯看剑”的豪迈词句,又在地方官任上整治贪腐、兴修水利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坚持原则的人,同样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践行理想的方式。

观察身边会发现,那位坚持给学生手写评语的老师,或是顶着压力举报污染企业的员工,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狷介精神。这种选择或许会带来短期困扰,但正如山涧的竹子——弯而不折,自有其柔韧的坚持。

狷介之士的造句

  1. 造句 ”狷者,狷介之士也,意性情正直,不肯同流合污。
  2. 造句 刚正不阿的狷介之士俯首称臣。
  3. 造句 骆宾王是唐代的著名诗人,亦是著名的狷介之士。
  4. 造句 时任广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称父亲为“狷介之士”,并非毫无根据。
  5. 造句 世之廉者有三: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,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,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。见理明而不妄取,无所为而然,上也;尚名节而不苟取,狷介之士,其次也;畏法律、保禄位而不敢取,则勉强而然,斯又为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