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ǎo
  • zhī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ū gǎo zhī shì

成语解释:枯槁:瘦瘠。指隐居山林的隐士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招士之士兴朝,中民之士荣官,筋力之士矜雅,勇敢之士奋患,兵革之士乐战,枯槁之士宿名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隐士

繁体字形:枯槀之士

英文翻译:A withered man

枯槁之士的意思

枯:1.(植物等)失去水分:枯萎。枯槁。枯草。枯骨。2.(井、河流等)变得没有水:枯井。海枯石烂。3.肌肉干瘪:枯瘦。4.没有生趣;枯燥:枯坐。5.芝麻、大豆、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:菜枯。茶枯。麻枯。6.姓。

槁:枯干:槁木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枯槁之士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它背后藏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。究竟什么是“枯槁之士”?简单说,它形容一个人虽然外表憔悴、生活困顿,但内心依然坚守信念,甚至比普通人更坚韧。比如古代隐士在山中过着清贫生活,却始终追求学问,这样的人就能被称为“枯槁之士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种状态和‘穷困潦倒’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内核的不同。枯槁之士的“枯槁”是主动选择的结果,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隐,虽然“草盛豆苗稀”,但他写下“采菊东篱下”时,精神世界早已超越物质局限。而穷困潦倒更多是被动陷入困境,缺乏这种精神层面的支撑。

现代社会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?一位朋友放弃高薪工作,用五年时间在偏远山区支教。旁人看他皮肤晒得黝黑、穿着简朴,但他谈起孩子们学会写自己名字时的笑容,眼里闪着光。这或许就是当代“枯槁之士”的缩影——用物质生活的减法,换来精神价值的加法。

为什么这种品质在今天依然重要?我曾见过创业者白天跑业务、晚上睡办公室,桌上泡面堆成山,但谈起产品创新时依然神采奕奕。这种状态下,外表的“枯槁”反而成为内在能量的见证。它提醒我们:当一个人找到超越物质的意义时,困顿反而能转化成燃料。

当然,不是鼓励大家都去过苦行僧生活。关键在于理解“枯槁之士”传递的核心——真正的生命力不在皮囊,而在灵魂是否发光。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树,枝干扭曲却屹立千年,这种矛盾的美学,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
下次遇到看似落魄却眼神坚定的人,不妨多留意。他们可能正在用当下的“枯槁”,酝酿着某种破土而出的力量。毕竟,竹子在雨后疯长期之前,地下的根茎早已默默生长了四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