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ué
  • zhī
  • sh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ì xué zhī shì

成语解释:学者,学问渊博的人

成语出处: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》:“古今绩学之士,靡弗以勤致者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学者

繁体字形:績壆之士

英文翻译:a widely-read

绩学之士的意思

绩:1.把麻和棉搓(cuō)捻成线:纺绩。绩麻。2.功业;成果:成绩。战绩。

学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士:1.古代指未婚的男子。2.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。3.士人:士农工商。4.军人:士兵。士气。5.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,在尉以下:上士。中士。下士。6.指某些技术人员:医士。护士。技士。助产士。7.对人的美称:烈士。勇士。女士。8.姓。

成语评论

绩学之士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学问扎实、积累深厚的人。比如一位老教授,几十年如一日研究古代文献,能随口讲出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关联,大家就会称他为“绩学之士”。这类人往往像活字典一样,肚子里装满了知识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随便一搜就能查资料,“绩学之士”还有必要存在吗?其实,搜索引擎能提供碎片信息,但绩学之士的价值在于他们能将知识点连成体系。举个例子,一个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,不仅能解释全球变暖的原理,还能结合经济学、社会学分析它的连锁影响——这种跨领域的深度思考,可不是复制粘贴能实现的。

我曾在博物馆遇到过一位讲解员,他能把青铜器上的纹样和《诗经》里的句子对应着讲。当游客问“这个兽面纹代表什么”时,他会笑着反问:“你觉得商代人会在祭祀时想些什么?”这种启发式的互动,正是绩学之士的魅力——他们让知识不再冰冷,反而像老友聊天般亲切。

在这个短视频流行的时代,有人觉得长年累月做学问太“吃亏”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能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,往往还是那些深耕某个领域的人。就像做菜视频里,观众可能被炫技剪辑吸引,但最终记住的,往往是那位能说清“火候对蛋白质变性的影响”的厨师——因为他用知识重构了常识。

有个现象很有意思:职场中的绩学之士往往不太显眼。他们不会在会议上抢着发言,但当团队遇到技术瓶颈时,总能从文件堆里抽出一份五年前的实验报告,慢悠悠说:“这个问题我们其实验证过…”这种稳扎稳打的存在,像暗流一样托着整个团队向前。

我个人觉得,现代绩学之士正在面临新挑战。过去可能读透几本书就算学问深,现在还得会筛选信息、辨别真伪。就像认识一位生物学教授,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“用抖音辟谣三条伪科学视频”——用新工具传播真知识,或许就是这个时代的“绩学”新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