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āng
  • zhèng
  • gǒ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āng zhèng bù gǒu

成语解释:方正:正直;苟:苟且,不正派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

成语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者者居》:“嘉定有老儒,名朱纲,为人方正不苟,颇信佛老之说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为人品行正直

繁体字形:方正不苟

英文翻译:Square and meticulous

方正不苟的意思

方:1.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。2.正直:品行方正。3.方向;方面:东方。双方。4.办法:千方百计。领导有方。5.地点;地区:前方。方言。6.治病的药单:药方。处方。7.工程上指土、石等堆积一立方米:土方。8.数学上指自乘的积:乘方。9.副词。正在;方才:方兴未艾。如梦方醒。年方十六。10.表示响度级的单位。将声音与一个1,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,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,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。旧写作㕫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方形的东西:一方砚台。两方图章。
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苟:1.姑且;暂且:苟安。2.草率;随便:一丝不苟。3.文言连词。如果;假使:苟不教,性乃迁。4.姓

成语评论

方正不苟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有点严肃,但它的核心其实很简单:做人做事讲规矩,不随便糊弄。比如,公司里有个同事总是一丝不苟地检查报表,哪怕领导说“差不多就行”,他依然坚持逐行核对。别人觉得他“轴”,可正是这种态度,让团队避免了好几次重大失误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,死守规矩不会吃亏吗?”其实,“方正不苟”不等于死板。比如开餐馆的老张,坚持不用劣质食材,哪怕成本高、利润低。时间一长,口碑传开了,反而吸引来更多注重品质的顾客。这说明真正的原则性,往往能转化成竞争力。

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越是注重效率的时代,靠谱的人反而越吃香。程序员小王每次写代码都要反复测试,比同事多花20%时间。结果产品上线后,他的模块故障率最低。这让我想到,快速迭代不等于粗制滥造,关键时候的“不苟”,其实是另一种高效。

当然,坚持原则也需要智慧。就像邻居李老师教育孩子,既要求按时完成作业,又会根据孩子状态调整学习节奏。这种既讲规矩又不失灵活的方式,或许才是“方正不苟”在现代社会的正确打开方式——守底线而不失温度,重规则而懂得变通。

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受人尊敬的前辈,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点:小事上可以商量,大事上绝不含糊。这种有轻有重的处世智慧,可能比单纯的非黑即白更有生命力。毕竟,世界不是棋盘,但总需要几颗压秤的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