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chí
  • zhèng
  • n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chí zhèng bù náo

成语解释:挠:弯曲。主持公道,不偏不向,不屈服
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蒋冕传》:“冕当正德之季,主昏政乱,持正不挠,有匡弼功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
繁体字形:持正不撓

英文翻译:Keep upright and unswerving

持正不挠的意思

持:1.拿着;握着:持枪。2.保守住:维持。持久。3.掌握;料理:主持。勤俭持家。4.挟制:挟持。胁持。5.对抗:相持不下。
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挠:1.阻碍;搅扰:阻挠。2.弯曲;屈服:不屈不挠。3.搔;抓:挠痒痒。

成语评论

嘿,说到“持正不挠”这个成语,你可能会联想到那些“一根筋”坚持原则的人。比如:“老张在单位里可是出了名的持正不挠,哪怕领导暗示他修改数据,他愣是拍着桌子说‘这假账谁爱做谁做!’”你看,这种坚持虽然有时候显得“轴”,但关键时刻真能避免大麻烦。

等等,有人可能会问:“持正不挠是不是等于不懂变通啊?”嗐,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!其实啊,持正不挠的核心是守住底线,不是死磕细节。举个栗子:社区调解员王姐处理邻里纠纷时,既坚持公平原则,又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矛盾——这就叫“原则不动摇,方法有弹性”,完美诠释了成语的精髓。

话说回来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总能在历史长河里找到印证。包拯审案时面对皇亲国戚的威胁,那句“臣宁可撞死在殿前,也绝不枉法”的宣言,活脱脱就是从成语里走出来的画面。这种“硬骨头”精神,搁现在看依然让人竖大拇指。

不过依我看啊,现代社会更需要“聪明版”的持正不挠。就像我那个开奶茶店的朋友,疫情期间房东要涨租金,他既没硬怼也没妥协,而是拿着合同找街道办协调,最后双方各让一步——您瞧,守住经营底线的同时,还维系了邻里关系,这波操作我给满分!

或许你会好奇:“在现实里坚持原则会不会吃亏?”实话实说,短期看可能吃小亏,但把时间线拉长,信誉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。我们小区菜场有个摊主,二十年如一日足斤足两,现在街坊们宁可多走两里地也要去他家买菜。这不就是持正不挠换来的“信任红利”嘛!

最后提个醒,坚持正义这事儿得带点智慧。就像处理家庭矛盾,不能光讲大道理,得学会“裹着糖衣送良药”。毕竟啊,咱们要的是解决问题,不是搞辩论赛。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内心那杆秤,既端得稳当,又摆得漂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