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ǒu
  • zhèng
  • r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ǒu zhèng bù ráo

成语解释:见“守正不挠”。
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
繁体字形:守正不橈

英文翻译:be strictly just and impartial

守正不桡的意思

守:1.护卫;防守。与“攻”相对:守卫。坚守阵地。2.遵循;遵守:守约。守信。守法。3.看守;守候:守门。守着病人。4.挨着;靠近: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。5.古又同“狩(shòu)”。

正:[zhèng]1.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(跟“歪”相对):正南。正前方。前后对正。这幅画挂得不正。2.位置在中间(跟“侧、偏”相对):正房。正院儿。3.用于时间,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:正午。4.正面(跟“反”相对):这张纸正反都很光洁。5.正直:正派。公正。方正。心术不正。6.正当:正路。正理。钱的来路不正。7.(色、味)纯正:正红。正黄。颜色不正。味道不正。8.合乎法度;端正:正楷。正体。9.属性词。基本的;主要的(区别于“副”):正文。正编。正本。正副主任。10.姓。[zhēng]正月:新正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桡:[ráo]1.〔桡骨〕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。2.桨,楫。[náo]1.古同“”,削弱。2.古同“”,打扰。

成语评论

守正不桡”这个词,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说白了就是“坚持正道,不轻易妥协”。比如你在一家公司工作,老板让你做假账,你直接拒绝说“这事儿违法,我不干”——这就是典型的守正不桡。这时候可能有人嘀咕:“这么刚,不怕被穿小鞋吗?”但换个角度看,如果一个人连底线都不要了,就算暂时保住饭碗,往后心里能踏实吗?
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。学生考试时,旁边的人偷偷传纸条想抄答案,你明明能帮忙却假装没看见。表面上看好像“不够义气”,但坚持不作弊反而维护了公平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偶尔一次又不会怎样吧?”其实小事上妥协多了,人的原则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木头,轻轻一碰就垮了。

说到这儿,有个问题值得琢磨:守正不桡是不是等于死脑筋?比如邻居家装修大清早砸墙扰民,你上门理论却被怼“别人都没意见就你事儿多”,这时候是该硬刚到底还是忍气吞声?我的看法是,坚持原则不等于蛮干。可以找物业协调、查噪音管理条例,用合理方式解决问题——这才是既有立场又有智慧的“守正不桡”。

现在社会有个有趣现象:短视频里动不动吹捧“月入百万”的暴富故事,搞得很多人心浮气躁。这时候还能静下心做实事的人,反而显得另类。就像老家开早餐铺的王叔,二十年不涨价,包子馅料还是扎扎实实。有人笑他“不会做生意”,但街坊邻居就认他这个实在劲儿。这种坚持看似吃亏,实则攒下了千金难换的口碑。

最后想说,守正不桡不是要当苦行僧。就像打游戏闯关,外挂能让你快速升级,但亲手打通关的成就感无可替代。生活这场游戏里,选择正派路线可能要多绕几个弯,但沿途风景绝对比抄近道来得精彩。毕竟人活一辈子,总得有些东西值得骄傲地拍着胸脯说:“这事儿,我干得敞亮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