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ǎo dì wú yú

成语解释:同“扫地俱尽”。
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任昉《天监三年笨秀才文》:“百王之敝,齐李斯甚,衣冠礼乐,扫地无余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清扫干净

繁体字形:掃地無余

英文翻译:sweep the floor

扫地无余的意思

扫:[sǎo]1.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、垃圾等:扫地。扫房。2.除去;消灭:扫雷。扫盲。3.很快地横掠过去:扫射。扫视。4.全部;所有的:扫数归还。[sào]义同“扫(sǎo)”。用于“扫帚”等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无:[wú]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无到有。无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2.不:无论。无须。3.不论:事无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4.同“”。5.姓。[mó]见【南无】。

余:1.剩下来的;多余的:余粮。2.零数:十余人。一斤余。3.文言人称代词。我。4.“餘”,另同“

成语评论

扫地无余”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大扫除现场?其实它可比打扫卫生更犀利。比如公司财务发现账目漏洞后,“三天内把所有违规操作扫地无余,这就不是擦桌子拖地板,而是连缝隙里的灰尘都要用吸尘器处理。

有人问:这成语只能用在严肃场合吗?看这个生活例子就明白了:暴雨后老王发现院子里藏着五个马蜂窝,“请专业团队把隐患扫地无余。既保留了成语的彻底性,又带着点烟火气。

我发现这个成语藏着现代人急需的智慧。就像手机存储爆满时,有人选择“把三年没打开过的APP扫地无余,这种断舍离的痛快感,可比单纯说“删除”带劲多了。但要注意分寸——上次邻居非要“把儿童房的玩具扫地无余,结果孩子哭得整栋楼都听见。

关键问题:和“一扫而空”有什么区别?试着对比:说“把书架上的言情小说一扫而空”可能带着嫌弃,但“把安全隐患扫地无余就透着专业范儿。前者像秋风扫落叶,后者更像考古队清理遗迹。

在数字化时代,这个成语反而焕发新生。有个程序员朋友这样自嘲:“昨晚更新系统把BUG扫地无余,结果今天客户发现十个新漏洞”。你看,用幽默化解尴尬时,老成语照样能玩出花样。

最后提醒各位:彻底清除虽好,但别学张阿姨“把女婿送的保健品扫地无余,有些东西留着或许哪天就用上了。毕竟成语是死的,生活可是活色生香的。

扫地无余的造句

  1. 造句 “熹宗在位七年,神宗四十余年蓄积扫地无余。
  2. 造句 六国自己先失了方寸,当年的樽俎之容,会盟之礼,扫地无余,大家尽情攘夺,不知黄雀在后。
  3. 造句 礼教扫地无余,廉耻荡然无存,颜之推当然是看不惯的。
  4. 造句 “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,至一生事业,扫地无余,如欧阳公所言‘半生名节,被后生描画殆尽’,环境所迫,无可如何。
  5. 造句 经庚子之变,“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,而人民之生计从此日蹙。
  6. 造句 民国初年,一二桀黠之徒,利用国民弱点,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,无界说之自由,谬种流传,人禽莫辨,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。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,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。袁世凯 
  7. 造句 其中还提到这条路的坎坷命运——“惜德日之战役,德人自行炸毁,虽经日人修复,而德建工式扫地无余矣。
  8. 造句 当其被大刀队砍杀时,他们有的卑躬屈节,跪地求饶,所谓皇军威严,已扫地无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