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gāng
  • cháng
  • sǎ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āng cháng sǎo dì

成语解释:纲常:三纲五常;扫地:比喻破坏无余。指纲纪、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
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7回:“史臣有《仇牧赞》云:‘世降道斁,纲常扫地。堂帘不隔,君臣交戏。’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社会风气等

繁体字形:綱常掃地

英文翻译:Sweeping the floor

纲常扫地的意思

纲:1.提网的总绳。比喻事物的最主要部分:提纲挈(qiè)领。纲举目张。2.古指大批运输货物的组织:花石纲。3.生物分类系统所用等级之一。在门之下,目之上:鸟纲。哺乳纲。

常:1.一般;普通;平常:常人。常识。常态。2.不变的;固定的:常数。冬夏常青。3.时常;常常:常来常往。我们常见面。4.指伦常:三纲五常。5.姓。

扫:[sǎo]1.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、垃圾等:扫地。扫房。2.除去;消灭:扫雷。扫盲。3.很快地横掠过去:扫射。扫视。4.全部;所有的:扫数归还。[sào]义同“扫(sǎo)”。用于“扫帚”等。
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
成语评论

纲常扫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拆开看其实挺有意思。“纲”是主干绳结,“常”是日常规范,合起来就像社会的基本秩序被扔在地上。比如某公司高管带头造假,员工纷纷效仿,这时候就能说“这家企业的纲常扫地,从上到下都乱套了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现代社会还需要在意纲常吗?这个问题值得玩味。传统的三纲五常确实有时代局限,但任何群体都需要基本规则。就像去年某明星团队被爆出集体偷税,当领导者失去底线,整个团队就容易陷入“纲常扫地”的恶性循环。

记得前年老家祠堂重修时,几位长辈为分配捐款闹得不可开交。有个年轻人嘀咕:“老规矩都纲常扫地了,还守着这些形式做什么?”这话引发我的思考:当旧秩序瓦解时,我们既要保持开放心态,也要注意别让道德底线跟着滑坡。

特别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用法。比如看到家长群里有人教孩子考试作弊,可以说“教育理念纲常扫地”;见到网红为流量突破底线,可以说“网络环境纲常扫地”。它不再局限于君臣父子的旧框架,反而成了衡量各领域底线的重要标尺。

有个朋友在互联网公司工作,他说每当公司价值观被KPI挤压时,同事就会开玩笑:“咱们这是要纲常扫地的节奏啊”。这种调侃背后,其实藏着对职业操守的坚守。这说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人们对基本秩序的期待始终存在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反感说教式的规矩,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他们并非反对规则本身。就像电竞战队需要战术纪律,开源社区依靠协作守则,新时代的“纲常”正在以更灵活的形式生长。或许真正的纲常不该是束缚,而是让群体良性运转的共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