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uā yě sǎo dì
成语解释:大风吹扫野地。喻杀获无余。
成语出处:《文选·扬雄〈羽猎赋〉》:“鸟不及飞,兽不得过。军惊师骇,刮野扫地。”李善注:“言杀获皆尽,野地似乎扫刮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繁体字形:刮野掃地
英文翻译:Sweep the land
刮:1.用刀等贴着物体的表面移动,把物体表面上的某些东西去掉或取下来:刮胡子。刮锅。刮下一层皮。2.在物体表面上涂抹(多用于糨糊一类稠东西):刮糨子。3.搜刮(财物)。4.(风)吹:又刮起风来了!
野:1.野外:旷野。野地。野火。野战。2.界限:视野。分野。3.指不当政的地位(跟“朝”相对):下野。在野。4.属性词。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(跟“家”相对):野兽。野兔。野菜。野花。野草。5.蛮横不讲理;粗鲁没礼貌:野蛮。粗野。撒野。这人说话太野。6.不受约束:野性。放了几天假,心都玩野了。7.姓。
扫:[sǎo]1.用笤帚或扫帚除去尘土、垃圾等:扫地。扫房。2.除去;消灭:扫雷。扫盲。3.很快地横掠过去:扫射。扫视。4.全部;所有的:扫数归还。[sào]义同“扫(sǎo)”。用于“扫帚”等。
地:[dì]1.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。地心说。2.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:地质。地壳。3.地球表面除去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的部分:陆地。地下。4.地球表面的土壤:土地。田地。地政。地主。5.地球上的一个区域:地区。此地。6.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:地板。地毯。7.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:地点。目的地。8.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:易地以处。9.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:见地。境地。心地。10.底子:质地。[de]结构助词,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:慢慢地走。
“刮野扫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拆开看其实不难理解——“刮野”像是把荒野清理干净,“扫地”更是日常动作。合在一起,大概形容一种彻底整理、不留死角的行动。比如:“公司为了迎接审计,团队连续三天刮野扫地,连十年前的文件柜都翻了个底朝天。”这里的“刮野扫地”不仅指物理清洁,更强调系统性排查。
有人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打扫卫生的场景吗?当然不是!比如创业故事里可以这样写:“新产品上线前,程序员刮野扫地般修复了三百多个漏洞,连代码注释里的错别字都没放过。”你看,这里用它形容对细节的极致把控,反而比“认真检查”更生动。
我注意到,这类成语特别适合需要突出“颠覆性改变”的场合。去年帮朋友整理旧房时,我们把二十年的杂物清空,墙面重刷,地板翻新。朋友开玩笑说:“你这简直是刮野扫地式改造啊!”当时我就想,成语的生命力其实藏在日常对话里,关键看怎么灵活运用。
可能有人疑惑:这种夸张的成语会不会显得用力过猛?实际使用时要注意语境。比如在年终总结里写“今年对部门制度进行了刮野扫地式的改革”,既点明变革力度,又比“全面改革”多些画面感。但如果是描述轻微调整,用“查漏补缺”更合适。
有趣的是,这类动作性成语正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生。有个做自媒体的读者告诉我,他每次发视频前都会“刮野扫地式剪辑”——删掉所有冗余镜头,连0.5秒的黑场过渡都不放过。你看,老成语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新场景。
说到底,语言就像块橡皮泥。当我们把“刮野扫地”从字面意思里解放出来,它就能在更多场景中传递那种破旧立新的能量。下次遇到需要强调“彻底改变”的时刻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说不定能让表达更带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