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hǒu
  • pián
  • zhī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shǒu zú pián zhī

成语解释:胼、胝:手掌、足底的老茧。手掌足底生满老茧。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墨翟《墨子 备梯》:“禽滑厘子事子墨子,三年,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含褒义,形容辛勤劳动

繁体字形:手足胼胝

英文翻译:have callosities on one 's hands and feet

手足胼胝的意思
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
胼:1.〔胼胝〕手上脚上因为劳动或运动被摩擦变硬了的皮肤。2.〔胼胝体〕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。

胝:见〖胼胝〗。

成语评论

手足胼胝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其实它的意思很简单:形容一个人手脚都磨出了老茧,说明长期辛苦劳动或者坚持不懈。比如,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老农民在田里弯腰插秧,皮肤晒得黝黑,手掌粗糙得像树皮——这就是“手足胼胝”的典型画面。

举个例子:“张师傅做了一辈子木匠,手上结满了厚厚的老茧,徒弟问他累不累,他笑着说:‘手艺人的本事,全在这手足胼胝里了。’”这句话既点出了劳动的不易,也暗含对职业精神的尊重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只能用来夸体力劳动者吗?当然不是!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程序员小王连续三个月熬夜改代码,自嘲手指都敲键盘敲出‘电子胼胝’了。”这里用现代场景重新诠释了成语,既保留了原意,又多了点幽默感。

我特别注意到,现在很多人虽然不用干农活,但“手足胼胝”背后的精神依然存在。比如健身教练手上的训练痕迹,书法家常年握笔的指节变形,甚至学生做题磨平的笔杆,都是新时代的“胼胝”。这种坚持本身就值得敬佩。

那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过时?关键要看语境。如果用在科技公司的项目复盘会上说:“这次产品能上线,全靠团队的手足胼胝。”既点出了辛苦,又带点文化韵味。不过要注意场合,毕竟年轻人可能更习惯说“肝项目”“爆肝”这样的网络用语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还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。他们没有显微镜,却能通过肉眼可见的身体痕迹,精准捕捉到努力的本质。这让我想到,或许我们现代人追求的“量化数据”(比如工作时长、项目进度),反而可能忽略了这种直观而富有温度的表达方式。

下次看到有人手上贴着创可贴还在坚持工作,不妨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这可是现代版手足胼胝啊!”既肯定了对方的付出,又让传统文化在生活场景里活了起来。毕竟,任何时代的奋斗者,都值得被看见和理解。

手足胼胝的造句

  1. 造句 农夫父子暴露中野,不避寒暑,捽土,手足胼胝,已奉谷租,又出稿税,乡部私求,不可胜供。
  2. 造句 “禽滑子事之墨子,三年,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,役身给使,不敢问欲。
  3. 造句 墨家弟子则忠诚耿耿,扈从老师,颜面黢黑,手足胼胝,饮馔清简,衣裳粗朴,役身给使,从不问欲,耐劳吃苦,严苛律己,赴汤蹈刃,死不旋踵。
  4. 造句 他栉风沐雨、手足胼胝,培育出3万多株花木,先后攒下了4万多元钱,但这还远远不够建碑林的费用。
  5. 造句 可见,今日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,都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手足胼胝、理棘辟莽的结果,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族儿女泽被后世、功炳千秋的伟大业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