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īn ruò shǒu zú
成语解释:手足:指兄弟。像兄弟一样的亲密
成语出处:《金史·谢库德》:“欢都、冶诃及劾者、拔达、盆纳五人者,不离左右,亲若手足,元勋之最著者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
繁体字形:親若手足
英文翻译:Like hands and feet
亲:[qīn]1.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:亲属。亲人。亲缘。双亲(父母)。亲眷。2.婚姻:亲事。3.因婚姻联成的关系:亲戚。亲故。亲邻。亲朋。4.称呼同一地方的人:乡亲。5.本身,自己的:亲睹。亲聆。亲笔。6.感情好,关系密切:亲密。相亲。亲睦。亲疏。7.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:亲吻。[qìng]〔亲家〕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(“家”读轻声)。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“亲若手足”这个成语,到底怎么用才贴切呢?咱们先看个例子:老张和小王是二十年的老同事,工作中互相兜底,生活中借钱救急从不含糊,两人虽无血缘,却亲若手足。
这时候有人可能问:“亲若手足”和“情同手足”有啥区别?其实前者更强调关系本身的状态,后者侧重情感的相似性。比如在家族企业里,表兄弟为继承权翻脸,老人叹息道:“本是亲若手足,奈何为利折腰?”这里用“亲若手足”就比“情同手足”更符合实际关系。
当代社会还适用这个成语吗?去年社区团购兴起时,我见过三个90后合伙创业。他们吃住在办公室,轮流照顾生病的伙伴,把最后半包泡面让给同伴。这种超越利益的扶持,正是“亲若手足”在现代的生动写照。
有人疑惑:没有血缘真能亲如手足?我家楼下水果店老板,连续三年让隔壁孤寡老人免费取水果。老人住院时他天天送饭,这种市井温情,比某些血缘至亲更动人。血缘是起点,心意才是关键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人际关系看似脆弱,但仔细观察会发现:健身房互相纠正动作的陌生人,读书会里分享笔记的书友,甚至是游戏里替你挡技能的队友,这些新型社交关系中,依然跳动着“亲若手足”的精神内核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打破血缘界限。就像我家养了七年的金毛犬,地震时拼命把我往门外拽,这种跨越物种的情谊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亲若手足?情感浓度达到某种程度时,形式反而不再重要。
下次遇到那个总帮你收快递的邻居,或是总提醒你带伞的同事,不妨在心底默默感慨:虽非骨肉至亲,却能亲若手足。这或许就是文明社会最温暖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