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ǒu zú shī cuò
成语解释: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。形容极其惊慌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为韦相公让官表》:“心神靡宁,顾已惭觍,手足失措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指慌乱
繁体字形:手足失措
英文翻译:at a loss
手:1.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。2.小巧而便于拿的:手册。手枪。3.拿着:人手一册。4.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:炮手。拖拉机手。能手。选手。5.亲手:手植。手书。6.指本领、手段等:妙手回春。眼高手低。心狠手辣。
足:1.脚;腿:足迹。足球。手舞足蹈。画蛇添足。2.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:鼎足。3.指足球运动:足坛。女足。4.姓。5.足以;值得(多用于否定式):不足为凭。微不足道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措:1.安排;安放:措置。手足无措。2.计划办理:筹措。
“手足失措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想象一下,你站在台上准备演讲,突然忘了台词,双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放,双脚也不听使唤地来回挪动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手足失措”场景。它形容人在突发状况下慌张到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摆放的样子。
比如同事小王第一次见客户时,对方突然抛出一个专业领域外的刁钻问题。他当场语塞,手指无意识地反复按压圆珠笔,左脚在地毯上来回摩擦,把深灰色地毯蹭出了条白印子。事后他苦笑着说:“当时真是手足失措,脑子完全停摆了。”
有人会问:这种情况和单纯的紧张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身体反应的失控程度。普通紧张可能只是手心出汗,而手足失措时,人的肢体动作会明显失去协调性。就像新手司机遇到突发状况,可能会同时猛踩油门和刹车,手脚配合完全乱套。
我观察到,移动互联网时代反而加剧了这种状态。地铁里常见这样的画面:上班族的手机突然死机,他疯狂点击屏幕的同时,另一只手慌乱地翻找备用机,膝盖上的文件散落一地。这种对数字设备的过度依赖,让突发故障更容易引发手足失措的反应。
不过换个角度看,手足失措未必全是坏事。上次社区消防演练,李阿姨虽然打翻了水盆、撞倒了椅子,但她真实的慌乱表现反而让围观群众牢牢记住了应急要点。这种“错误示范”有时比完美演练更具教育意义。
要化解这种状态,提前准备比临场应变更重要。就像演员候场时会反复摸口袋确认道具位置,外卖小哥在暴雨天会给保温箱多缠两道防水胶布。当我们为各种可能性做好预案,面对意外时就能少几分慌乱,多几分从容应对的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