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ruò yǒu suǒ shī
成语解释: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。形容神情怅惘;心神不定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。”南朝 梁 刘孝标注:“怅然若有所失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;用于人的神态
繁体字形:若有所失
英文翻译:look blank
若:[ruò]1.如;好像:安之若素。欣喜若狂。若隐若现。旁若无人。若无其事。2.姓。3.如果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我必犯人。4.人称代词。你:若辈。[rě]见〖阿兰若〗、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又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失:1.丢掉:遗失。丧失。2.找不着:迷失路径。3.违背:失信。失约。4.没有把握住:失手。失足。5.没有达到目的:失意。失望。6.改变常态:失色。失神。7.错误:过失。千虑一失。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明明完成了重要任务,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?比如刚结束一场耗时半年的项目,庆功宴上同事举杯欢呼,你却盯着酒杯发呆——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怅然,正是"若有所失"最贴切的写照。
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呢?当我们把全部精力投入某件事时,这件事就成了生活的重要坐标。就像小王连续三个月为新品发布会熬夜,当大屏幕亮起"圆满成功"时,他反而觉得像突然踩空了台阶。这其实是大脑的适应机制在"抗议",需要时间重新建立新的生活节奏。
这种感受不仅出现在职场。李阿姨每天给准备高考的女儿送夜宵,六月八号下午考完最后一科,她习惯性打开冰箱拿鸡蛋时突然愣住——女儿再也不需要这些了。这种父母特有的"空巢综合症",正是"若有所失"在亲情中的投射。
我发现现代人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,或许因为我们太擅长"冲刺式生活"。就像手机永远在充电,我们不断寻找下一个目标来填补空虚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若有若无的失落感,何尝不是自我觉察的契机?它提醒我们:真正重要的东西,可能就藏在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里。
下次当你整理旧物发现儿时的画册,或者路过常去的面馆发现它变成便利店时,不妨静静体会这种微妙情绪。它像一杯温吞的茶,初尝平淡,细品却能尝出时光的层次。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,或许正是生活给我们的温柔提示:该停下来闻闻花香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