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iàng
  • zài
  • wài
  • jūn
  • mìng
  • yǒu
  • suǒ
  • shòu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jiàng zài wài,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

成语解释:将:将领;受:接受。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,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

成语出处: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兵法·变篇》:“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3回:“岂不闻: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’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军事等

繁体字形: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

英文翻译:Will be outside, your life will not be accepted

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的意思

将:[jiāng]1.副词。就要;快要:天将下雨。2.介词。把;拿:将革命进行到底。将功赎罪。3.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:将军。4.带领;搀扶:将幼弟而归。扶将。5.做:慎重将事。6.休养;调养:将养。7.文言副词。又;且:将信将疑。8.助词。表示动作的开始:赶将上去。[jiàng]1.军衔名。将官。在校之上。2.泛指军官:将士。损兵折将。3.带;率领:将兵。[qiāng]请;希望:《将进酒》。

在:1.存在;生存:精神永在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父母都在。2.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:我今天晚上不在厂里。你的钢笔在桌子上呢。3.留在:在职。在位。4.参加(某团体);属于(某团体):在党。在组织。5.在于;决定于:事在人为。学习好,主要在自己努力。6.“在”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下面多连“不”:在所不辞。在所不惜。在所不计。在所难免。7.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、条件等:事情发生在去年。在礼堂开会。这件事在方式上还可以研究。在他的帮助下,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8.正在:风在刮,雨在下。姐姐在做功课。

外:1.外边;外边的。与“内”“里”相对:门外。外表。2.关系疏远的;不是自己这方面的:外人。外乡。3.指外国:对外贸易。外侨。4.非原有的;非正式的:外加。外号。5.称母亲、姐妹、女儿的亲属:外祖母。外甥。外孙。

君:1.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。2.敬辞。称对方:汪君。诸君。

命:1.动植物的生活能力:生命。救命。逃命。拼命。命脉。性命。相依为命。2.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:天命。命相(xiàng)。命运(a.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.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”)。3.上级对下级的指示:奉命。遵命。命令。使命。4.给予(名称等):命名。命题。命意。5.指派,使用:命官。

有:[yǒu]1.存在:有关。有方(得法)。有案可稽。有备无患。有目共睹。2.表示所属:他有一本书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:有病。情况有变化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有一丈多深。5.表示大、多:有学问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:有劳。有请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:有一天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:有夏。有宋一代。[yòu]古同“”,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。

所:1.处所:场所。住所。各得其所。2.明代驻兵的地点,大的叫千户所,小的叫百户所(后来只用于地名):海阳所(在山东)。前所(在浙江)。后所(在山西)。沙后所(在辽宁)。3.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:研究所。派出所。诊疗所。指挥所。招待所。4.a)用于房屋:这所房子。b)用于学校等:一所医院。两所学校。5.姓。6.跟“为”或“被”合用,表示被动:为人所笑。看问题片面,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7.用在做定语的主谓结构的动词前面,表示中心词是受事:我所认识的人。大家所提的意见。8.用在“是…的”中的名词、代词和动词之间,强调施事和动作的关系:全国的形势,是同志们所关心的。9.用在动词前面,跟动词构成体词结构:各尽所能。闻所未闻。

不:[bù]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不去。不能。不多。不经济。不一定。不很好。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法。不规则。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不,他不知道。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不?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不动。做不好。装不下。看不出。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不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不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不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不会”、“不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[fǒu]相当于“否”

受:1.接受:受贿。受教育。受到帮助。2.遭受:受灾。受批评。受委屈。3.忍受;禁受:受不了。受得住。4.适合:受吃(吃着有味)。受看(看着舒服)。受听(听着入耳)。

成语评论

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这句成语,大家可能听过,但具体怎么用呢?举个例子:某公司派团队去国外谈合作,出发前总部定了严格的条款。可到了现场,对方临时提出新需求。这时候团队负责人说:“咱们得灵活点,总部不一定了解这里的突发状况,按原计划硬推可能丢单——这就是‘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’。”

为什么非要“不听话”?有人会问:难道上级的指令不重要吗?其实核心矛盾在于“信息差”。古代战场没有实时通讯,将军最清楚前线变化;现代职场中,哪怕有视频会议,一线人员对客户情绪、市场波动的感知,依然比办公室里的领导更直接。这时候盲目执行命令,就像带着旧地图走新大陆。

现代企业里的“将军”怎么当?某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分享过案例:APP改版方案明明通过了层层审批,但上线前测试时用户普遍吐槽。她顶着压力暂缓更新,带着团队重新调研。后来事实证明,这个“抗命”决策避免了千万级损失。这说明真正的责任感,不是机械执行,而是为目标结果负责。

不放权会怎样?反例也很常见。某连锁餐饮企业要求所有分店必须统一采购食材,结果南方分店被迫用不适合当地气候的包装方式,导致食材变质率飙升。总部的“标准化”本是好意,却忽略了地域差异。这就像非要让沙漠里的骆驼按北极熊的方式生存。

灵活不是乱来当然,“将在外”不等于随意妄为。三国时期关羽擅自发动樊城之战,虽然符合“自主决策”逻辑,但缺乏全局谋划导致惨败。好的应变必须满足三点:1. 明确最终目标(比如保住市场占有率)2. 有充足现场依据(用户数据或战局变化)3. 事后及时复盘说明。

普通人能用上这个道理吗?当然!比如装修房子时,设计师的方案在图纸上很完美,但实际施工发现承重墙位置不对。这时候果断调整布局,比硬着头皮按原图施工更明智。生活中的“将在外”,本质是尊重专业判断与实际情况的博弈智慧。

有个有趣现象:越是技术迭代快的领域(比如直播带货、AI开发),一线团队的决策权反而越大。这或许预示着,未来的组织管理会更像“航空母舰作战群”——指挥部设定战略方向,具体战术交给听得见炮火的人。毕竟,没人比现场的人更清楚,哪片云彩真的会下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