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ù mù tòng xīn
成语解释:恸:极悲哀;大哭。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武帝《追赠张弘籍诏》:“朕少离苦辛,情地弥切,虽宅相克成,辂车靡赠,兴言永往,触目恸心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补语、定语;指伤心
繁体字形:觸目慟心
英文翻译:It's very sad
触:1.接触;碰;撞:触电。一触即发。2.感动;触动:感触。触发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恸:极度悲哀;大哭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哎哟喂,说到“触目恸心”这成语,咱得先掰扯掰扯它的意思。说白了就是眼睛看到的场景让人心里难受得直抽抽,像被人用针尖扎了似的。举个栗子啊,老张头回进山区支教,看到孩子们用破木板当课桌、拿石子在地上写字,当场眼眶就红了——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触目恸心?
这时候您可能要问了:这成语和“惨不忍睹”有啥区别?咱给您划个重点啊!触目恸心更强调心理冲击,就像前两天热搜里那个消防员从火场抱出烧焦的宠物狗,围观群众那个唏嘘劲儿,真是隔着屏幕都觉得心口发闷。
不过话又说回来,这成语用起来可有讲究。您要是看见朋友摔了个狗啃泥,可别张嘴就来句“这画面真触目恸心”,那保准挨揍!得是那种能引发集体共鸣的场面,比方说纪录片里北极熊趴在融化的浮冰上,配上悲壮的音乐,嚯!这效果立马就出来了。
要我说啊,现代社会反而更需要这种扎心的成语。您瞅瞅现在满大街的网红打卡点,乍看光鲜亮丽,可转角可能就碰见流浪汉蜷缩在广告牌下头——这种强烈反差才真叫人揪心。但话说回来,正因为有这些触目恸心的瞬间,才让我们更珍惜手头的幸福不是?
最后给各位提个醒,用这成语时可别光顾着煽情。就像去年地震救援的新闻画面,确实看得人心里揪得慌,但跟着报道里志愿者连夜搭帐篷的镜头,反倒让人看见希望了。所以说啊,触目恸心不该是终点,而是反思和行动的起点,您品,您细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