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ù mù rú gù
成语解释:触目:目光所及。故:旧的,过去的,本来的。满眼看到的都是过去的老样子。
成语出处:宋·李昌令《乐善录·洪州刘生》:“未周岁,公主忽告殂,国主不胜其哀,怒曰:‘吾不敢复见刘生,其官物不一与,遣归洪州。’生恍疑梦觉,触目如故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没有改变
繁体字形:觸目如故
英文翻译:It's as familiar as before
触:1.接触;碰;撞:触电。一触即发。2.感动;触动:感触。触发。
目:1.眼睛:有目共睹。历历在目。2.网眼;孔:八十目筛。一方寸的网上,竟有百目之多。3.看:目为奇迹。4.大项中再分的小项:项目。细目。5.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,每一群叫一目,如鸟纲分为雁形目、鸡形目、鹤形目等,松柏纲分为银杏目、松柏目等。目以下为科。6.目录:书目。药目。剧目。7.名称:题目。名目。8.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,一个点为一目: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。9.姓。
如:1.适合;依照:如意。如愿。如期。如数。2.如同:爱厂如家。十年如一日。如临大敌。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如他。百闻不如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如这样。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如一年。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6.到;往:如厕。7.姓。8.如果:如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如也。侃侃如也。
故:1.事情;事故:细故。变故。2.缘故;原因:无故缺勤。不知何故。3.故意;有意:故作镇静。明知故犯。4.所以;因此:因大雨,故未如期起程。5.姓。6.原来的;从前的;旧的:故址。故乡。依然故我。7.朋友;友情:亲故。沾亲带故。8.(人)死亡:病故。染病身故。父母早故。
哎哟,你听说过“触目如故”这个成语吗?举个栗子啊,老王出差十年后回到老家,发现村口的槐树、街角的茶馆甚至连邻居家的黄狗都还在原地打转,忍不住感叹:“这儿真是触目如故,连空气里的桂花香都没变!”你品,这画面感是不是瞬间拉满?
等等,有人可能要问:“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意思?”好问题!其实啊,“触目如故”就像个时光保鲜盒——眼睛看到的东西全跟记忆里严丝合缝地对上了。重点不在“旧”,而在“完全没变样”,你懂的,这成语其实挺适合那种“物是人非”的反面场景。
依我看啊,现在这年头用“触目如故”得讲究场合。比如你跟00后说“这游戏界面触目如故”,人家可能觉得你在吐槽设计师偷懒;但要是对着老同学说“咱们教室的粉笔灰味儿还是触目如故”,分分钟就能把怀旧氛围拉满。所以说嘛,用成语也得看对象看语境,对吧?
再举个反例你就更明白了。小李兴冲冲跑回母校食堂,结果发现麻辣烫窗口变成了沙拉吧,当场哀嚎:“说好的触目如故呢?”你瞧,这波期待落空的喜剧效果,比直接说“全变了”可带劲多了。所以说啊,这成语自带“预期VS现实”的对比张力,用好了特别抓人。
话说回来,现在城市三天两头变样,能“触目如故”的地儿反倒成了稀罕物。上周我去小时候常逛的文具店,发现玻璃柜台里还摆着二十年前的同款橡皮擦,老板居然还记得我偷贴纸被逮住的黑历史。这种跨时空的熟悉感,可不就是活生生的“触目如故”教学现场么?
说到底,“触目如故”就像个记忆探测器,用得巧妙能让人会心一笑。下次遇到似曾相识的场景,别光说“没变没变”,试试甩出这个成语,保准让人眼前一亮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要是连手机支付都没普及的地方,那才真叫“触目如故”到让人怀疑穿越了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