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ǎn jīng xīn chàn
成语解释:惊:惊惧,害怕;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
成语出处:金·王吉昌《永遇乐》词:“知剑刚锋,百魔剿退,胆惊心颤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十分害怕
繁体字形:膽驚心顫
英文翻译:Gall tremor
胆:1.胆囊的通称。2.(胆儿)胆量:胆怯。胆大心细。胆小如鼠。壮壮胆儿。3.装在器物内部,可以容纳水、空气等物的东西:球胆。暖水瓶的胆。4.(Dǎn)姓。
惊: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惊慌。吃惊。2.惊动:打草惊蛇。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惊了。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颤:[chàn]颤动;发抖:颤抖。声音发颤。两腿直颤。[zhàn]发抖。
哎哟喂,各位看官,今儿咱们来唠唠“胆惊心颤”这个成语。说白了,这词儿就是形容人吓得肝儿颤、心乱跳的状态,跟“胆战心惊”差不多意思。不过话说回来,啥时候用这词儿才贴切呢?举个栗子——比如你半夜看恐怖片,突然屏幕里窜出个白衣女鬼,这时候说“吓得我胆惊心颤”,是不是比“我好怕”带劲多了?
等等,这成语只能用在恐怖场景里吗?当然不是!比如你上台演讲前,发现演讲稿忘带了,这时候心跳加速、手心冒汗的状态,完全可以说“站在台上胆惊心颤地摸口袋”。你瞅,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时刻也能用这词儿,这就叫语言的灵活运用嘛!
不过有人可能会问:“用这种老成语会不会显得太文绉绉?”要我说啊,关键得看场合。比如你跟朋友吹牛说“昨儿坐过山车胆惊心颤”,既传神又有画面感,比干巴巴说“吓死我了”有意思多了。再说了,咱们的成语文化博大精深,不用白不用对吧?
说个真实体验哈。上周我去玩密室逃脱,在漆黑走廊里摸到个毛茸茸的假蜘蛛,当时真是胆惊心颤到差点把队友胳膊掐紫。这种生理反应级别的惊吓,用这成语简直不能更贴切。所以说啊,老祖宗留下的成语就像调味料,用得恰到好处能让表达更够味儿。
最后唠叨句个人看法:现在年轻人说话总爱用网络流行语,什么“吓cry”“裂开”之类的。不是说这些不好,但要是能在合适的场合甩出个“胆惊心颤”,既能准确传达情绪,又能让语言层次更丰富,何乐而不为呢?语言这玩意儿,本来就是越用越活的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