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éi jié zhī lì
成语解释:眉睫:眉毛和睫毛。眼前微小的利益
成语出处:清·龚自珍《乙丙之际塾议》:“图眉睫之利,不顾充要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小利
繁体字形:眉睫之利
英文翻译:Benefits of eyebrows and eyelashes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睫:睫毛,眼睑边缘的细毛:目不交睫。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“眉睫之利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它形容那些看起来就在眼前、触手可及的小利益。比如有人为了省下10块钱的打车费,冒着大雨步行回家,结果感冒花了200元医药费——这就是典型的“追逐眉睫之利,反受其害”。
为什么人们容易被这种短期利益吸引呢?想象你正饿着肚子加班,同事递来一包高热量零食。虽然知道吃多了不健康,但此刻的饱腹感实在太诱人了。这种即时满足的冲动,往往让我们忽略长期影响。就像有些学生考前通宵突击,虽然暂时记住了知识点,但三个月后忘得一干二净。
工作中也常见这种现象。有个朋友连续半年每天工作14小时,短期内确实升职加薪了。但后来体检发现心律不齐,不得不停工休养。他后来感慨:“当时觉得加班费是救命稻草,现在才明白健康才是真金白银。”这种取舍间的智慧,正是理解“眉睫之利”的关键。
有人可能会问:难道短期利益完全不重要吗?当然不是。就像农民春天播种需要买种子,这时候省下种子的钱,秋天就颗粒无收。关键在于分辨哪些是值得把握的机遇,哪些是裹着糖衣的陷阱。我观察到,那些活得通透的人,往往会在日历上标出“决策冷静日”,给自己24小时缓冲期再做决定。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培养“时间望远镜”特别重要。试着把当下的选择放在五年后的场景里审视:这个决定会让未来的我感谢还是后悔?有位企业家分享过妙招——把重要决策写在蓝色便签纸上,无关紧要的用黄色,这个方法帮他避开了不少短期诱惑。
其实追求眼前利益本身没有错,就像候鸟迁徙时需要中途停歇补充体力。但若把每个落脚点都当成终点,就会迷失方向。下次遇到看似诱人的机会时,不妨多问自己:这是通往目标的阶梯,还是遮蔽视线的树叶?保持这种清醒,或许就是破解“眉睫之利”困局的最好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