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ái
  • suō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ái fà pó suō

成语解释:婆娑:四下披散的样子。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

成语出处:清·张岱《自为墓志铭》:“既不能觅死,又不能聊生,白发婆娑,犹视息人世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老人

繁体字形:白發婆娑

英文翻译:White hair whirling

白发婆娑的意思
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
婆:1.年老的妇女:老太婆。2.丈夫的母亲:婆媳。3.旧指从事某些职业的妇女:媒婆。巫婆。4.〈方〉祖母或与之同辈的妇女:婆婆。外婆(外祖母)。

娑:见〔婆娑〕

成语评论

哎哟喂,咱们今天来聊聊“白发婆娑”这个成语!先问一句:这个词儿到底啥意思?说白了,就是形容老人头发花白、身体佝偻的样子,但又带着点岁月沉淀的韵味。你瞧,它可不是单纯说人老,更像是在讲一种历经风霜后的从容状态。

举个栗子!比如隔壁张奶奶,虽然满头银丝、走路慢悠悠,但每天早晨在公园打太极时,那举手投足间的沉稳劲儿,可不就是“白发婆娑”的活教材?这时候你可能会问:为啥要用“婆娑”这种文绉绉的词?嘿,这俩字儿可讲究了!“婆娑”原本形容枝叶摇曳,用在这儿啊,就像说老人的白发像风中柳枝一样,既有沧桑感,又有种独特的美。

再整点实际的!工作中遇到退休返聘的老工程师,别人都劝他歇着,他却说:“我这白发婆娑的脑袋里,可还装着三十年的实战经验呢!”这时候你品,这成语用得多带劲——既点明年龄,又暗夸人家宝刀未老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
不过咱也得说句实在话,现在年轻人用这词儿的可不多了。要我说啊,“白发婆娑”不该被遗忘,它比单纯说“老头老太太”有味道多了。就像陈年老酒,越品越香。下次看见地铁里给年轻人让座的老人家,你完全可以说:“那位白发婆娑的阿姨,把座位硬塞给了我,自己扶着栏杆站得稳稳当当。”

最后提一嘴,用这类成语的时候得注意场合。比如夸赞长辈时用“白发婆娑”,既显文雅又不失尊重;但要是对着刚染了奶奶灰的时髦小姐姐用,那可就要闹笑话啦!记住咯,语言就像调味料,得看菜下碟才够味儿。

白发婆娑的造句

  1. 造句 坝两旁的杨柳,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,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,为长长的大坝,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。
  2. 造句 女子白发婆娑,脸上的皱纹似泛起的波浪,眼睛深深的隐藏在下坠的眼皮之下,整个人就如同皱了的橘子,犹如风中残烛。
  3. 造句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,是绿鬓红颜或是白发婆娑,你永远是我的徒弟,我,永远是你的师傅。
  4. 造句 女的白发婆娑,男的白须飘飘,看上去都有一大把年纪,但精神矍铄。
  5. 造句 阿婆白发婆娑,一丝不苟的对着我说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