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áng méi bái fà
成语解释:庞:通“尨”,杂色。眉毛头发都已花白。形容老人相貌。
成语出处:汉 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尉尨眉而郎潜兮。”李善注引《汉武故事》:“颜驷,不知何许人,汉文帝时为郎。至武帝尝辇过郎署,见驷尨眉皓发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形容老人相貌
繁体字形:龐眉白發
英文翻译:a healthy , aged person
庞:1.庞大:庞然大物。2.多而杂乱:庞杂。3.姓。4.(庞儿)脸盘:脸庞。面庞。
眉:1.眉毛:浓眉。眉开眼笑。2.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。眉批。3.姓。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发:[fā]1.送出;交付:发货。分发。印发。发了一封信。2.发射:发炮。百发百中。3.产生;发生:发芽。发电。发水。发病。4.表达:发表。发布。发誓。发言。发议论。5.扩大;开展:发展。发扬。发育。6.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:发家。暴发户。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。7.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:面发了。发海参。8.放散;散开:发散。挥发。蒸发。9.揭露;打开:发现。揭发。发掘。10.姓。[fà]头发:毛发。须发。白发。假发。理发。
“庞眉白发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我们先拆解字面意思——“庞”指浓密,“眉”是眉毛,“白”指颜色,“发”是头发。合起来就是形容老人眉毛花白、头发全白的样貌。比如:“社区活动中心那位庞眉白发的志愿者,总能用竹笛吹出让人安心的旋律。”这样的句子既描绘外貌特征,又带出人物气质。
有人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形容普通老人吗?”其实不然。在《三国演义》改编的话剧中,诸葛亮晚年形象被塑造成“庞眉白发持羽扇,仍能运筹帷幄定江山”,说明这个表述既能体现岁月痕迹,又不减智者风范。关键在于语境——既要突显年龄特征,又要传递特定的人物状态。
现代生活中怎么活用?试想这样的场景:“菜市场转角那位庞眉白发的卖花阿婆,总能把蔫掉的玫瑰救活。”短短二十余字,既勾勒出人物形象,又暗含生命力的隐喻。相较于直白说“白发苍苍的老人”,成语带来的画面感更鲜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成语自带尊敬意味。若用在“庞眉白发的扒手混入人群”这种句子里就会产生违和感,因为词语本身携带的褒义色彩与负面行为冲突。就像我们不能用“慈眉善目”形容劫匪,词语的情感倾向需要与语境统一。
我个人观察到,这类描绘外貌的成语正在被“银发族”“乐龄人士”等新词替代。但恰是“庞眉白发”这种传统表达,反而能瞬间唤醒我们对长者的具象认知——它不只是颜色描述,更像中国水墨画中的写意笔触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岁月积淀的厚重感。下次写作时不妨尝试,让文字自带古雅韵味。
或许你会疑惑:“庞眉白发”和“鹤发童颜”有何区别?前者侧重整体外貌,后者强调面容状态。就像对比“老教授庞眉白发执卷沉思”与“养生专家鹤发童颜健步如飞”,前者营造的是智者形象,后者突出健康活力。细微差别中藏着汉语的博大精深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这类成语像被遗忘的明珠。但试想纪录片解说词:“庞眉白发的非遗传承人,手指翻飞间复活千年技艺。”这种表达既保留文化厚度,又赋予传统技艺人格化魅力。语言的生命力,或许就藏在这些恰到好处的古典表达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