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niú
  • shān
  • zhī
  • b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niú shān zhī bēi

成语解释: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。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

成语出处: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

繁体字形:牛山之悲

英文翻译:The sorrow of Niushan

牛山之悲的意思
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悲:1.伤心:悲喜交集。2.怜悯:慈悲。3.悲壮:悲歌。

成语评论

牛山之悲”这个成语,源自《左传》,原本是描述人们对贤者逝世的哀悼之情。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人才流失或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。举个例子:一家科技公司核心团队被竞争对手挖走,老板感叹道:“这真是牛山之悲啊!培养多年的人才,转眼成了别人的助力。”

为什么说“牛山之悲”特别适合形容人才流失?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“对珍贵事物的无奈失去感”。就像一片肥沃的山林(牛山)突然变得荒芜,人们会为曾经的繁茂感到痛心。现代职场中,一个优秀员工的离职往往让团队元气大伤,这种集体遗憾的情绪,用“牛山之悲”来表达再贴切不过。

记得前年朋友创业时,公司里有个特别擅长协调矛盾的行政主管辞职。后来团队内部摩擦增多,他苦笑着说:“现在才懂什么叫牛山之悲——有些人的价值,要等失去了才会被看见。”这让我意识到,很多组织在人才管理上存在“隐形依赖”,平时忽视关键岗位的重要性,直到缺口出现才追悔莫及。

如何避免陷入牛山之悲与其事后叹息,不如平时就建立人才储备机制。有个餐饮连锁店老板的做法很有意思:他要求每个店长培养至少两名副手,定期轮岗学习。去年有店长突然病休,副手无缝衔接上岗,生意丝毫没受影响。这种前瞻性思维,正是化解“牛山之悲”的良药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还衍生出新用法。某次听大学教授聊起古建筑拆除,他说:“看着这些百年老宅被推倒,简直是现代版的牛山之悲。”这句话让我突然明白,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事物消失时,人们产生的集体情感共鸣,本质上和古人面对贤者离世时的悲痛是相通的。

最后想说,牛山之悲提醒着我们:珍贵的人与物都值得被用心对待。与其在失去后遗憾,不如在拥有时珍惜。就像养花人每日浇灌才能避免枯萎,人与人、人与物的关系,同样需要持续投入和维护。这个穿越千年的成语,至今仍在给我们上着生动的人生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