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ī
  • b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ú tù zhī bēi

成语解释: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
成语出处: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

繁体字形:狐兎之悲

英文翻译:fellow-feeling sympathy

狐兔之悲的意思

狐:1.哺乳动物,外形略像狼,面部较长,耳朵三角形,尾巴长,毛通常赤黄色。性狡猾多疑,昼伏夜出,吃野鼠、鸟类、家禽等。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。通称狐狸。2.(Hú)姓。

兔:哺乳动物,头部略像鼠,耳大,上唇中间分裂,尾短而向上翘,前肢比后肢短,善于跳跃,跑得很快。有家兔和野兔等。肉可以吃,毛可供纺织,毛皮可以制衣物。通称兔子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悲:1.伤心:悲喜交集。2.怜悯:慈悲。3.悲壮:悲歌。

成语评论

狐兔之悲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背后藏着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。比如,我们可以这样用:“公司裁员时,老张看着同事一个个离开,不禁生出狐兔之悲,仿佛自己也成了待宰的猎物。”这里的“狐兔”代指同类,而“悲”则是因同类遭难引发的共情。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狐狸和兔子比喻同类?其实这和成语的出处有关。它源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,原意是打猎时狐狸看到兔子被捕会感到悲伤,后来引申为“物伤其类”的普遍心理。就像看到邻居失业,自己也会担心饭碗不保,这种连锁反应就是现代版的“狐兔之悲”。

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“小区里的流浪猫被驱赶时,爱猫人士纷纷在群里转发消息,这种狐兔之悲促使大家自发组织救助行动。”这里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,也展现了集体行动的力量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中有了新解读。比如部门间竞争时,如果某个团队被撤并,其他部门员工难免会有“下一个会不会轮到我们”的焦虑。这种微妙的心理状态,用“狐兔之悲”来形容既贴切又文雅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:同理心是人类社会的黏合剂。当我们能对他人困境感同身受时,不仅能避免“各人自扫门前雪”的冷漠,还能激发互助精神。就像疫情期间邻里间的物资共享,本质上也是“狐兔之悲”的积极体现。

最后不妨思考:如何在生活中善用这种情感?或许可以试着在遇到矛盾时多问自己:“如果我是对方会怎么想?”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,正是“狐兔之悲”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