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ū
  • shān
  • zhī
  • g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ū shān zhī gōng

成语解释:比喻功绩伟大。

成语出处: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故乃建秋山之功,享不訾之禄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;指功劳大

繁体字形:丘山之功

英文翻译:Qiu Shanzhi

丘山之功的意思

丘:1.土堆;小山:小丘。2.坟墓:丘垄。3.用砖石将灵柩封闭起来。也指这样的坟墓。4.量词。水田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块,一块叫一丘:一丘田。

山: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山。山顶。2.像山的东西:冰山。3.蚕蔟:蚕上山了。4.山墙:房山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
成语评论

丘山之功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和咱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比如有人问:“为什么说坚持做小事也能积累大成就?”这时候就能用上这个词了。比如小王坚持每天早起跑步半小时,三年后不仅瘦了20斤,还成了朋友圈里的“运动达人”。虽然每天只是“小土堆”般的努力,但时间一长就堆成了“大山”——这就是“丘山之功”的生动体现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这和‘量变引起质变’有啥区别?”其实两者内核相似,但“丘山之功”更强调积累的过程感。就像张阿姨在社区义务教书法,开始只有三五个学生,十年后带出上百个书法爱好者,连文化局都来请她开班。这种由点到面的扩散效应,正是成语背后“聚沙成塔”的智慧。

现代职场里也能找到典型例子。比如市场部小李,连续三年默默整理行业数据,某天公司突然要竞标大项目,他积累的数据库直接让方案精准度提升40%。老板在会上感慨:“这就是日拱一卒的丘山之功!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积累,往往比短期爆发更有持久力。

有人要问了:“现在流行快速成功,这种慢慢积累的理念过时了吗?”我倒觉得恰恰相反。短视频平台上那些看似“一夜爆红”的博主,哪个不是提前储备了几百条素材?就像网红厨师老陈,爆火前已经在后厨切了十年菜。所谓“爆红”,不过是厚积薄发的可视化呈现罢了。

教育领域更能体现这个道理。重点中学的王老师有个特别教学法:让学生每天记录三个知识点疑问。三年下来,光是问题本就摞得半人高。高考时这个班的平均分比年级第二高出15分——知识高墙就是这样一砖一瓦砌成的。这提醒我们:不要小看日常的微小进步,它们正在悄悄垒砌你的人生高度。

最后想说的是,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,“丘山之功”更像是一种温柔的提醒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成长就像树木年轮,每天多生长0.1毫米,十年后便是合抱之木。下次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时,不妨想象自己正在往人生的功德箱里投硬币——叮当声响中,属于你的那座山正在悄然成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