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fén xiān lǐ bài
成语解释:焚香:点燃香火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却说玄德前军……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扶老携幼,满路瞻观,焚香礼拜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表示尊敬服从
繁体字形:焚香禮拜
英文翻译:burn incense to worship
焚:烧:焚香。玩火自焚。忧心如焚。
香:1.(气味)好闻(跟“臭”相对):香水。香皂。这花真香。2.食物味道好:饭很香。3.吃东西胃口好:这两天吃饭不香。4.睡得踏实:睡得正香呢。5.受欢迎;被看重:吃香。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。6.香料:檀香。沉香。龙涎香。7.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,燃烧时,发出好闻的气味,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,有的加上药物,可以熏蚊子:线香。蚊香。烧一炷香。8.亲吻:香面孔。9.姓。
礼:1.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:婚礼。丧礼。2.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:礼节。敬个礼。3.礼物:送礼。献礼。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4.以礼相待:礼贤下士。5.姓。
拜:[bài]1.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:对拜。叩拜。跪拜。引恭敬地:拜托。拜访。拜望。拜请。[礼拜]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。转周、星期的别称。2.行礼祝贺:拜年。拜寿。3.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:拜将。拜师。[bái][拜拜](外)再见。引结束某种关系。
“焚香礼拜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指点燃香火、行跪拜之礼,常用于形容虔诚的宗教或传统仪式。比如:“每逢春节,村里的老人都会在祠堂焚香礼拜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。”这样的场景既保留了文化传统,也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“焚香礼拜”在现代社会仍有意义?其实,这种行为不仅是仪式本身,更是一种精神寄托。例如,一位年轻人分享:“虽然我不迷信,但陪奶奶去寺庙焚香礼拜时,总觉得内心特别平静。”这种体验背后,是人与历史、家族情感的无声连接。
再来看一个实际案例。某非遗保护项目中,传承人坚持用古法制作香炉,他说:“焚香礼拜的仪式感,能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到文化分量。”从这个角度看,成语背后的动作成了文化传承的载体。个人认为,这种具象化的传统,比抽象说教更能打动人心。
若换个场景理解,比如职场中有人开玩笑:“每次开会前,组长都要把计划书当供品一样焚香礼拜。”这里的幽默化用,反而凸显了人们对重要事务的谨慎态度。可见,古老成语也能融入现代语境,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最后思考一个问题:仪式感是否必须依赖具体形式?我曾见过有人用电子香炉搭配古典音乐完成“焚香礼拜”。这或许说明,核心不在于香火是否真实存在,而在于行为赋予内心的秩序感与安宁。当快节奏生活让人焦虑时,这种“慢仪式”反而成了治愈心灵的良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