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uō gǔ fén xiāng
成语解释:撮土:用手把土聚拢成堆。指旧时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,烧香敬神。
成语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三藏……急忙撮土焚香,望东恳恳礼拜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烧香敬神
繁体字形:撮土焚香
英文翻译:Burn the earth
撮:[cuō]1.聚合;聚拢:撮口呼。2.用簸箕等把散碎的东西收集起来:撮了一簸箕土。3.用手指捏住细碎的东西拿起来:撮药。撮了点儿盐。4.摘取(要点):撮要。5.吃:我请你上馆子撮一顿。6.容量单位。10撮等于1勺。1市撮合1毫升。7.用于手所撮取的东西:一撮盐。一撮芝麻。b)借用于极少的坏人或事物:一小撮坏人。[zuǒ]用于成丛的毛发:一撮胡子。
土:1.土壤;泥土:黄土。黏土。土山。土坡。土堆。2.土地:国土。领土。3.本地的;地方性的:土产。土话。这个字眼太土,外地人不好懂。4.民间的;民间沿用的;非现代化的(区别于“洋”):土法。土专家。土洋并举。5.不合潮流;不开通:土里土气。土头土脑。6.未熬制的鸦片:烟土。7.姓。
焚:烧:焚香。玩火自焚。忧心如焚。
香:1.(气味)好闻(跟“臭”相对):香水。香皂。这花真香。2.食物味道好:饭很香。3.吃东西胃口好:这两天吃饭不香。4.睡得踏实:睡得正香呢。5.受欢迎;被看重:吃香。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。6.香料:檀香。沉香。龙涎香。7.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,燃烧时,发出好闻的气味,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,有的加上药物,可以熏蚊子:线香。蚊香。烧一炷香。8.亲吻:香面孔。9.姓。
哎,说到“撮土焚香”这个成语,不少人可能觉得陌生。说白了,它字面意思是“抓一把土当香烧”,用来形容条件有限时,用简陋的方式表达诚意。比如《西游记》里孙悟空被困时,唐僧没带香炉,只能撮土为香祈祷——你看,连神仙都得“就地取材”表达心意,这成语的烟火气是不是扑面而来?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谁还用土当香啊?这成语过时了吧?”嘿,您可别急着下结论!比如同事小王临时被拉去汇报项目,手头连PPT都没有,硬是拿着白板笔边画边讲,最后愣是把客户说动了。这不就是现代版“撮土焚香”?关键不在于形式多华丽,而是那份解决问题的诚意啊。
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老家二婶听说邻居生病,自家果园刚摘的梨子用报纸包着就送去,嘴里念叨着“没啥好东西别嫌弃”。您猜怎么着?这份朴实的关怀比果篮店的豪华礼盒更让人暖心。所以说啊,“撮土焚香”的精髓就是——诚意到位了,粗茶淡饭胜过山珍海味。
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场合确实需要讲究仪式感。比如签合同总不能真拿土块当印章吧?但咱们得明白,仪式是锦上添花的东西,内核还得是实打实的真心。就像泡茶,紫砂壶泡的未必就比搪瓷缸的好喝,关键得看茶叶是不是用心挑的。
要我说啊,这个成语给现代人最大的启示就是:别让外在条件限制行动力。就像老话说的“有条件要上,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”。工作中遇到资源不足时,与其抱怨“缺这少那”,不如学学古人“撮土为香”的智慧,把现有资源用到极致。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最后提个醒儿,用这个成语得注意语境。跟年轻伙伴沟通时,可以换成“用小米加步枪打胜仗”之类的比喻;要是跟长辈聊天,用原汁原味的成语反而更显文化底蕴。说到底,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,用得应景才是真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