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iú lí diān shǔ
成语解释:见“流离颠沛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·褒赠伊川》:“又从而排陷之,卒使流离颠疐,无所为而死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
繁体字形:流離顛顛
英文翻译:homeless and wandering from place to place
流:1.液体移动:流水。流汗。流血。流泪。流程。流泻。流质。流水不腐。汗流浃背。随波逐流(随着波浪起伏,跟着流水漂荡,喻没有主见,随着潮流走)。2.像水那样流动不定:流转(zhuǎn)。流通。流寇。流浪。流离。流散。流失。流沙。流露。流萤。3.传播:流言。流传。流芳。流弊。流毒。流行(xíng)。4.指江河的流水:河流。江流。溪流。激流。奔流。5.像水流的东西:气流。暖流。电流。6.向坏的方面转变:流于形式。7.旧时的刑罚,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:流放。流配。8.品类,等级:流辈。流派。9.指不正派:二流子。
离:1.相距,隔开:距离。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。2.离开,分开:分离。离别。离家。离散(sàn)。离职。离异。离间(jiàn)。支离破碎。3.缺少: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。4.八卦之一,符号是“☲”,代表火。5.古同“罹”,遭受。6.古同“缡”,妇女的佩巾。7.〔离离〕形容草木茂盛,如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。8.姓。
颠:1.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:山颠。塔颠。2.颠簸:路不平,车颠得厉害。3.跌落;倒下来:颠覆。颠扑不破。4.跳起来跑;跑:连跑带颠。跑跑颠颠。5.同“癫”。
“流离颠疐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其实它的正确写法应该是“流离颠沛”(注:用户可能输入有误),形容人在困境中四处漂泊、生活艰难的状态。比如:“战乱时期,许多百姓流离颠沛,只能靠野菜充饥。”这里的“颠沛”指困顿挫折,“流离”则强调被迫离开家园的无奈。
有人问:这个成语和“颠沛流离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两者意思完全相同,只是词序不同。比如:“他年轻时经历颠沛流离,直到中年才在异乡站稳脚跟。”这种用法更侧重强调“颠簸”的过程,而“流离颠沛”则更突出失去归宿的状态。
我们常在历史故事中见到这类场景。比如小说《活着》里的福贵,从地主少爷到战场幸存者,再到被批斗的农民,一生都在流离颠沛中挣扎求生。这种叙事能让人直观感受到:生活的韧性往往诞生于最深的苦难里——这也是我个人读这类作品最深的体会。
现代人还会“流离颠沛”吗?当然会,只是形式不同。比如程序员小王被裁员后,半年内换了三座城市求职;外卖员老张为了孩子学费,每天工作14小时穿梭在楼宇间。这些当代的“颠沛”虽不涉及生死,但同样在重复着“寻找安身之所”的古老命题。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这个成语常与“饥寒交迫”连用。比如纪录片里记录的叙利亚难民:“他们流离颠沛,饥寒交迫,却依然用破布为孩子搭建临时学校。”这种组合用法暗示着,物质匮乏与精神坚持往往并存——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,越是干旱越要开花。
最后想分享个观察:我爷爷那辈人提起“颠沛流离”总带着唏嘘,而我们这代人说起类似经历时,更多会用“北漂”“深漂”这样的新词。语言的变化背后,藏着不同时代相似的生存命题。或许这就是成语的生命力:形式会变,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共鸣永远鲜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