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àng rì cháng jiǔ
成语解释:历时长久,久经时日。
成语出处: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是以君子为国,观之上古,验之当世,参以人事,察盛衰之理,审权势之宜,去就有序,变化有时,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长久
繁体字形:曠日長久
英文翻译:delay for a long time
旷:1.空而宽阔:旷野。地旷人稀。2.心境开阔:旷达。心旷神怡。3.耽误;荒废:旷课。旷工。旷日废时。4.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(如轴和孔、键和键槽等)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;衣着过于肥大,不合体:车轴旷了。螺丝旷了。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。5.姓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长:[cháng]1.两点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短”相对)。a)指空间:这条路很长。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。b)指时间:长寿。夏季昼长夜短。2.长度: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,铁路桥全长6772米。3.长处:特长。取长补短。一技之长。4.(对某事)做得特别好:他长于写作。5.(旧读zhàng)多余;剩余:长物。6.姓。[zhǎng]1.领导人:部长。校长。乡长。首长。2.生:长锈。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。3.生长;成长:杨树长得快。这孩子长得真胖。4.增进;增加:长见识。长力气。吃一堑,长一智。
久:1.时间长(跟“暂”相对):久别。久经锻炼。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。2.时间的长短:你来了有多久?。历时三个月之久。3.姓。
“旷日长久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:“这场谈判旷日持久,双方代表在会议室里僵持了整整三个月。”这里描述的是时间被无意义地消耗的状态,就像马拉松式的会议让人身心俱疲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有些事会变得旷日长久?关键往往在于目标不明确。比如朋友小张筹备咖啡馆,从选址装修到选咖啡豆,每个环节都要追求完美,结果两年过去还没开业。这种“既要又要”的思维,就像同时追逐两只兔子,最后哪只都抓不到。
但旷日长久一定是坏事吗?未必。考古队挖掘三星堆遗址,三十年持续研究才揭开古蜀文明的面纱。这里的时间沉淀反而成就了历史真相的发现。就像老茶需要陈化,某些重要事务确实需要岁月的打磨。
现代人普遍焦虑效率,但我在博物馆见过修复师花三个月补全巴掌大的瓷片。他们相信:快速完成的是商品,精心打磨的才是传承。这种“慢哲学”提醒我们:关键不在于耗时长短,而在于时间是否创造了真正的价值。
下次遇到看似停滞的处境,不妨自问:这是无意义的消耗,还是必要的沉淀?就像农民知道何时该松土、何时该灌溉,找准节奏比盲目赶工更重要。毕竟,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收获,本就隔着整个夏天的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