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àng rì mí jiǔ
成语解释:旷:耽搁荒废。指时间拖得很久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太子丹曰:‘太傅这计,旷日弥久,心惛然,恐不能须臾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曠日彌久
英文翻译:delay for a long time
旷:1.空而宽阔:旷野。地旷人稀。2.心境开阔:旷达。心旷神怡。3.耽误;荒废:旷课。旷工。旷日废时。4.相互配合的两个零件(如轴和孔、键和键槽等)的间隙大于所要求的范围;衣着过于肥大,不合体:车轴旷了。螺丝旷了。这双鞋我穿着太旷了。5.姓。
日:1.太阳:日出。日落。2.指日本:日圆。日语。3.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;白天(跟“夜”相对):日班。日场。日日夜夜。夜以继日。4.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;一昼夜;天:今日。明日。改日再谈。5.用于计算天数:十日。多日不见。6.每天;一天天:日记。日产量。日新月异。生产日有增加。经济日趋繁荣。7.泛指一段时间:往日。来日。昔日。8.特指某一天:假日。生日。国庆日。9.姓。
弥:[mí]1.满,遍:弥满。弥月(a.整一个月;b.婴儿满月)。弥望(满眼)。弥天(满天,形容极大的)。2.补,合:弥补。弥缝。弥封。3.更加:弥坚。欲盖弥彰。4.水满的样子:弥漫。5.久,远:弥留(病久留不去,后称病重将死)。弥亘(连绵不断)。6.姓。[mǐ]古同“弭”,平息,消灭。
久:1.时间长(跟“暂”相对):久别。久经锻炼。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。2.时间的长短:你来了有多久?。历时三个月之久。3.姓。
“旷日弥久”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件事耗时漫长,甚至可能因为拖延而效率低下。比如,小王负责的软件开发项目旷日弥久,团队反复修改需求却始终无法交付——为什么会这样?核心问题在于前期规划不清晰,导致后续频繁返工。
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邻居张阿姨想减肥,买了一大堆健身器材,结果计划旷日弥久,器材在阳台积灰半年。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什么?表面看是拖延症作祟,深层原因是缺乏具体执行方案和短期目标设定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难道耗时长的项目一定不好吗?”答案是否定的。比如考古队挖掘一处遗址时,为了保护文物必须旷日弥久地细致操作。这种情况下,时间投入恰恰体现了专业态度。核心差异在于:主动选择精细作业与被动拖延有本质区别。
个人认为,现代人更需要警惕的是“被动型旷日弥久”。就像朋友老李总说要写小说,五年间换了三个写作软件,文档字数却停留在200字。这种现象背后,往往藏着对结果不确定性的恐惧,而不仅仅是懒惰。
换个角度看历史,秦始皇修建长城在当时看来是旷日弥久的工程,但若以千年为尺度观察,这种时间投入反而塑造了文明遗产。这提示我们:判断时间价值时,既要考虑当下效率,也要关注长期影响。
如何避免陷入无效的“旷日弥久”状态?试试把大目标切成可执行的“时间块”,就像拼乐高积木。比如学习新语言时,每天专注练习15分钟发音,比年初立下“一年精通”的模糊承诺更可能持续。毕竟,微小但稳定的积累,往往比宏大的空想更有力量。